第A23版:一评再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1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拜托,别让中国经济“超载前行”

  塌桥因超载,超载又为何 7月21日 社论

  《新京报》报道,19日凌晨,一辆重达170吨的严重超载的货车将怀柔宝山寺白河桥压塌,肇事司机目前已被怀柔警方控制。为确保桥梁安全,全市同时将开展对1924座桥梁安全的排查工作,交管部门表示将加大治超力度,路面货车“见一辆查一辆”。

  新京报一评

  这已经是近几天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第三起因超载而引发的塌桥事故。

  塌桥事故发生之后,北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治超”整治行动,这当然很有必要。但如果仅仅将板子都打到超载和司机身上,恐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现在,“治超”的主要手段就是罚款,正如媒体曝光的是,一些地方只要交了罚款,想超多少就超多少。正是这种“以罚代管”的执法方式,纵容着司机的超载。

  同样是要交罚款,那么,货车只有多装才有钱挣。央视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个系列调查,发现因为“天价过路费”、各种税费、加上高油价的重重压力,货运司机必须超载才能维持生计。用一位司机的话说:“一般超载100%或50%都有,不超载就找不了吃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期发生的塌桥事故如此集中。

  接二连三的塌桥事故说明,很多桥梁已经不能承受超载之重,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承受物流行业之重。中国经济向来以公路、桥梁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骄傲的资本,如今,过高的行政成本、垄断成本,已经让一些“基础”不坚固,让很多桥梁不堪重负。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那些负重前行的大货车还能开行多久,那些默默承载的桥梁,又还能挺多久?

  现代快报再评

  塌桥事故频发,表象是司机超载,核心是“物流成本”畸高。经济学上的“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人力、场地租金等,近来在通胀预期下,这些要素越发水涨船高。雪上加霜的是,这还不是中国经济中的“物流成本”的全貌,因为它并没有涵盖社会要素,比如,石油天价高高挂,高速收费处处卡,各路罚款肉肉痛。

  畸高的“物流成本”严重影响民生,前段时间出现蔬菜收购价过低而市场价过高的怪象,就是中国式的物流成本导致的恶性循环。相比较而言,运输蔬菜的还算“幸运”,那些运砂、运石及运输建筑垃圾的泥头车,没有转嫁成本的出口,只能“内部挖潜”,超载就成为必然选择,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从超载到塌桥,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当下经济运行的一些特征,已引起决策层的重视。上个月,国家出台鼓励物流发展的8条意见,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既是为物流业减负,也是预防中国经济“超载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一评再评 A23 拜托,别让中国经济“超载前行” 2011-7-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