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义务为60家书场制节目单 免费派发到评弹票友手中
书场最老义工 今年84岁
  张金木老人展示他亲手制作的节目单

  每月初的几天,苏州的光裕、和平里、梅竹等书场里都会有一个老人拎着一只绿色的袋子,趁着中场休息的时间给台下的票友们派发“广告”。据了解,这位老人名叫张金木,已经84岁高龄,他发出去的“广告”是他一整个月的心血之作,即他亲手制作并复印好的苏州全市以及上海共计60个书场的当月演出节目单。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获得一些偏远书场的信息,老人有时候甚至需要辗转2个多小时公交车亲自前往。

  60个书场信息一目了然

  昨天下午,尽管外面飘着雨,张金木还是如期来到了光裕书场里。他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系了条白色的围巾,衬衣、马甲、外套穿得整齐干净,透着十足的绅士气息。

  他制作的5月书场节目单还剩了一些,于是也给了记者一份。

  记者看到,节目单由3张A4纸构成,虽然是手写的,但字迹清晰、分栏明确,书场名、演员、书目名、评弹团、地址、公交线路、票价信息一应俱全。

  节目单上罗列的书场东至上海长艺书场、乡音书场,西至苏州望亭迎风书场,大大小小60个书场的演出信息一目了然。

  张老说,信息表是由他本人亲手制作,然后到外面复印,每次都印540份,一印好,他就会抓紧发放到市区主要的几个书场里,每月3日在光裕、和平里、吴中书场里发,4日在黄桥、金宏、梅竹书场里发……这样的事,他已经坚持了5年左右。

  搜集信息,再远也要去

  苏州的传统书场有5家,社区乡镇书场有28家,周边县市也有数十家。张老告诉记者,每一家书场的演出信息都要他逐家询问,有的还要亲自去书场核准,光这一项工作就要花去一个星期的时间。

  一些县市的书场比较偏远,信息又不够公开,电话也常常联系不上,张老总不辞疲倦地专程跑一趟,其中最远的要数吴江盛泽的绸乡书场,张老一个星期前刚刚去过一趟。“先坐91路到吴江,然后转车到盛泽汽车站,再转当地762路到达绸乡书场,差不多要2个小时时间。”

  张老却说,这不算远,那些上海的书场才远,他总是坐15元的火车,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顺便还能听一场书再回来。

  资深听客对张老心存感激

  张老介绍,他自己从7岁开始听书,目前已经77个年头过去了。“在很多年以前,苏州的书场竞争非常激烈,书场的上座率取决于节目好坏,各家都提前一个月将自家的好节目贴在书场外招徕票友。”

  张老说,制作节目单的目的除了方便票友,更重要的是希望给书场一些压力,多出一些好的剧目让票友们选择。

  “早期每个月常常要做两张节目表,现在体力不够,只能一个月做一张了。”张老说,这事对他来说是晚年的一个乐趣,但对书场里的票友来说,张老这一善举却是那么的意义重大。

  资深听客“苏州生”告诉记者,他有时候会上网找各书场的节目单,可是这些网站常年不更新,演出信息远没有张老的节目单准确,因此他总对张老心存感激。

  对传统文化应当尽一点力

  作为书场里年龄最大的票友之一,张金木对评弹市场始终抱有期待。“社区书场票价多数是2元,有5家象征性地收1元,还有7家是全免费的。现在书场超低价和免费是苏州市政府对评弹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对民众的关心,我们也应当尽一点力。”

  张老还向记者表示,因为自己年岁已高,希望有人能够“接班”。“或者像上海一样,成立一个书场工作者协会,定期将全市的书场演出信息整理并发行。只有把书场做活了,评弹才有将来。”张老感慨道。

  王玲玲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