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广州市环保局通报,广州于6时启动环境空气重污染二级应急响应。据了解,《应急预案》将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分为两个等级。陈建华市长曾明确表态,一旦实施环境应急响应,他将第一个带头停驶公务车,同日上午他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承诺”。(详见今日快报A3版)
在雾霾肆虐大半个中国的当下,广州市长带头停驶公务车,不仅给当地领导干部带了个好头,也给其他地方官员如何以身作则践行环保理念,做了个表率。然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陈市长此举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差强人意。“比下”就是比那些雷打不动坐公车的干部;“比上”则是始终追求节约、环保的官员。
在国外,领导干部骑自行车上班或坐公交车、地铁去办公,甚为常见,基本不具新闻性。陈市长带头坐地铁之所以能成为新闻,只能说明中国领导干部平民化出行并不多见。
在笔者看来,领导干部在空气较好时也很有必要去坐坐地铁。其一,中国的财政赤字也很大,空气污染更是不必说,领导干部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从公车着手;等空气不好时再临时抱佛脚式坐坐地铁,难免给人作秀的感觉。其二,我党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如何出行,自然也不能长期脱离群众。其三,领导干部经常坐公交车、挤地铁是对勤俭为民、环保节约的有效践行。其身正,不令而行。我想,当领导干部坐公交车成为一种常态时,一股优良的上行下效之风将形成。
市长坐地铁上班成为新闻的背后,是人们对更多领导干部真正转变作风、走进群众、带头践行环保理念的殷切期待。而全面实现这一点,一方面有赖于处于高位的领导干部带好头,以形成一股优良的上行下效之风,另一方面更有必要将官员平民化出行制度化、规范化,并落实好,以形成官员的出行自觉。
湖北 邓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