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员对北京餐馆就餐者的饮食习惯做了调查,发现国内菜馆普遍偏“重口味”,高盐高钠的情况很多。营养专家建议,外出就餐应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少吃面条、腌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
外出就餐普遍“油盐多”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王竹进行的北京餐馆就餐者膳食营养消费调查,2204名下馆子的消费者,点的菜涉及998种菜肴,其中包括主食167种、凉菜240种、炒菜557种、汤羹34种。结果显示,到餐馆就餐,每人一餐摄入的脂肪和钠,超过全天推荐的摄入量。涉及的三大问题首先是油多盐多。据了解,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钠2200毫克),而下馆子的人一顿吃下去的钠就有2902毫克;其次是畜禽肉类太多。根据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畜禽肉类应控制在50~75克之间,而在外就餐一顿平均吃进120克肉类,再加上水产50克以及蛋类,动物性食品摄入总量较高;第三是主食相对较少且过精。人们下馆子偏爱精细制作的点心和面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
专家支招避开“高油盐”
“下馆子”时,如何科学、健康地点菜?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办公室主任颜晓东,他总结了应该少点或不点的菜肴。
菜系:川菜和湘菜重油重盐。盐的用量越往北越重,粤菜相对要清淡一些;
凉菜:常见凉菜包括酱肉、腌菜,还有水产凉菜,如凉拌海蜇、咸鱼干等,盐分都不低,不能多吃;
主食:比起腌菜、荤菜中的盐分,主食中的含盐量算低的,相对来说,主食中面条的盐分最多。必须提醒的是,中式甜食比如黄金馒头、玉米烙,经油炸制成,油分不少;
烹饪方法:蒸煮炖一般盐含量较低,砂锅类、干锅类比较咸,炒、炸的容易高油高盐。肉汤为了追求味道鲜美,往往口味偏重。
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