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是江苏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仙林大学城所在地,但以前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是曾经典型的教育“洼地”。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栖霞中小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已经有了明显提高,高考、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去年,燕子矶中学本二以上达线177人,首届海门班本二以上达线率100%,本一达线率69%。
今年,栖霞区将继续、加强7个教育共同体建设,“十三五”期间,还将呼应南京大城北及栖霞风景区的建设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56所中小学、幼儿园,让越来越多的栖霞学子愿意在家门口上学。
通讯员 周广仲 现代快报记者 毛丽萍
打造特色,推进互联网+教育
栖霞区表示,今后栖霞要在全区全面推行特色办学,开展教学范式研究,启动“新教育”实验。目前,6所学校成功创建市“青奥示范学校”(现代化学校),2所学校成为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开展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特长教师的“三特”评比,创建区级特色学校6所,特色项目15个。去年11月份,全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现场会在仙林小学成功举办,向全市展示了我区学校特色发展的成果。
除此之外,徐观林强调,现在学校也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至关重要。他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老师们也需要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在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千人培优”和“慧学网”的课程,推进互联网+教育有效开展,打造精品课程,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徐观林认为,只有推进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辅导课等不同课型的有效“315”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才能发挥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典型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家论坛、专题报告等多种不同研究形式的作用。
新建56所学校,推网上授课免费学
“以名校为龙头,实现区域内优势教育资源的互补,带动周边学校发展,让居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既是人民所盼,也是栖霞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栖霞区教育局徐观林局长透露,今年,该区将继续加强7个教育共同体建设,并且计划全面实施“行知栖霞”新教师3年培养计划,“511”名师培养计划、名师工作室,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管理科学的教师队伍。
据介绍,7个教育共同体是指组建7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由南师附中、金陵中学、金陵小学等一批名校领衔,整合区内24所小学、初中,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共享教学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7个共同体中,包括小学共同体3个,分别是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中学共同体4个,包括金中仙林分校中学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等。
另外,今年栖霞区将继续探索与现有名校深化合作路径,对接教育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知名校长,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名校资源,建7个教育共同体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栖霞将呼应南京大城北及栖霞风景区的建设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56所中小学、幼儿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配合迈燕新城的建设,我们将在城北地区新建十多所小学、七八所初中、两所高中和20多所幼儿园,满足城北地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徐观林说,工作中,该区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北教育高起点发展。“由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托管一批小学,并与南师附小建立教育联盟,建设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整体提升城北地区的办学水平。”他说,该区还将出台激励政策,面向全国引进优质骨干教师,提升城北地区学校的软实力。
同时,该区还将在燕子矶地区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补上该区没有特教的教育空白。该区还将呼应华侨城和栖霞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异地重建新港职业学校。
据悉,今年,栖霞还将与上海沪江网进行深度合作,选择最优秀教师在网上授课,让学生节假日不出家门就能获得免费的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