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李亚伟从苏州大学毕业后,说服父母,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待遇,回到家乡泰州姜堰从事农业推广。14年来,他扎根农村,一步步成长为姜堰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新时代麦田里的守望者。近日,李亚伟被授予“江苏最美人物”光荣称号。
通讯员 朱良峰 耿慧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毛晓华
2001年,李亚伟考入苏州大学本科学习农村经济管理和园艺专业,毕业后他希望回到家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父母则希望他留在苏州,并为他联系好了年薪丰厚的国企单位。然而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是李亚伟一直以来的理想,经过不断跟父母沟通交流,最终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2005年,李亚伟毕业后考入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在作物栽培站从事稻麦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一次,李亚伟和同事们去河横展示基地落实小麦品种试验,由于试验田块离放置农具、种子的场地较远,需要电动三轮车运送物资。据同事吴茂平回忆,当时李亚伟的车上载着500多斤的麦种,在下坡时车子失控,他被卡在车子和大树之间不能动弹,裤子也被剐破了,腿上流着血。他忍着痛去医院包扎之后,不顾医生的劝阻,穿着沾血的破裤子又来到试验田里,一直忙到天黑才一瘸一拐地下班。后来一段时间,他都一瘸一拐地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在试验田里搞试验。
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种粮效益下降,如何提高农户种粮效益是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走村入户调研,李亚伟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实现优质优价。
通过多方协调,李亚伟促成上海农场黄海种业、姜堰粮食购销总公司、江苏姜丰种业的合作,在兴泰、桥头、沈高镇布点实施了专用小麦订单生产1万多亩,价格比市场上的普通小麦增加0.18元/公斤,给订单种植大户带来较多收入,合计增加农民收入411.7万元。
在农民朋友眼中,李亚伟是真正贴心的人。只要接到农民求助,他总是立刻赶到现场解决难题。久而久之,群众也就成了习惯,只要一遇到种植难题就向李亚伟求援,现在,四乡八镇的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随叫随到的种植技术指导员。
由于常年在田间地头工作,李亚伟皮肤晒得黝黑,明显比同龄人老。每当有人问当初放弃大城市工作是否后悔,他总是笑笑说,农村工作不能总靠父辈们干,青年人也要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也才能真正不辜负这大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