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王洪武
去年春节,邻居老宋的儿子回家给他带来两大瓶高级滋补保健品,说是花了四五百元。老宋捧着说明书左看右看,发现其功效有几处与自己身体“对不上号”,弄得吃不敢吃,丢又舍不得丢。老人不仅没有得实惠,反而为儿子花错钱添了烦恼。
敬老先得晓得老人眼下最缺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有些为人子女者长年只顾忙自己的,把父母当“路人”,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过年过节送点“礼”也是应付式的,为个人挣些面子,压根儿送不到“点”子上。个别的甚至将家里自己不爱吃、吃不了、即将过期变质的东西送给老人,害得老人不知所措。
在那“什么都缺”的年代,你送“什么”老人都喜欢。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老人近乎“天天过年”,一般吃的、用的,送什么都不稀罕。只是老了,学习走动少了,往往思想跟不上形势,信息市场不大灵通,年礼最好送一些老人平时舍不得享用或者不会享用、享用不到的物品,以利老人增进健康,提高品质,赶上新潮。
“敬老”得“知老”,平日“多走动、多联系、多关心”是个途径。给老人送礼,也不仅仅就在过年这几天。精神慰藉,对老人是一剂无价的“精神药方”,是一缕柔暖的冬日阳光,是一碗热乎乎的“心灵鸡汤”,其本身亦是一种“礼”,多送“精神礼”显然是比送“物质礼”更为重要的。
春节又快到了,笔者这里不妨为你给老人送礼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