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是淮安盱眙一名“80后”教师,2011年因为一场车祸失去左腿,从此穿上假肢。他乐观地接受了命运中的意外,并以此言传身教,教学生自强不息。
在日常工作中,吴凯注意到班上的留守学生基本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于是发起实施了校园关爱留守学生“1+2=1”项目,为每个留守山里娃结对一名“山爸”老师和一名“山妈”老师,组成一个“爱心家庭”。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文 苏蕊/摄
每节课都站着上,每天走一万步以上
今年元旦后,盱眙县仇集中学的学生准备迎接期末考试。下午2点吴凯有一节物理课,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他就起来备课了。
上课铃响,吴凯走进教室。一节课45分钟,他站着讲完了全程。初三学生孙士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她的印象里,每次上课吴老师至少有40分钟是站着的,“吴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但还是坚持在上课,课堂气氛也很好。”
下课回到办公室,吴凯慢慢坐下来,揉了揉右腿,身体的重心一直在右腿上,已经有些发麻。还好,左腿没觉得不适。至今,他的左腿里还留着两块钢板,一到下雨天就隐隐作痛。走得多了,或者站得久了,膝盖还会被假肢磨破渗血,因此他的办公室里常备酒精和棉签消毒。
尽管有些累,但8年来,他一直坚持站着上课,“坐着上课没有状态,学生也不会投入进来。”
前两年,吴凯每天要上2-3节课,都是“一站到底”。2019年升任校长后,除了上课还要做管理工作。学生到操场跑操、到食堂吃饭,他都会跟着,每天要走一万步以上。早上6点40分到校、晚上10点半等学生下了晚自习再回家,几乎一整天都在学校里。
直面残疾,把自己当做“教学资源”
吴凯1981年出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仇集中学任教。2010年,他被提拔为副校长,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他意外发生车祸,失去了左腿。“昏迷了几天,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还好,我觉得很幸运,毕竟人还在。除了走路慢一点、不能跑,没有别的影响。”
经历过死亡线上的挣扎,现在吴凯看起来对很多事情都很淡然。但没有人知道,一开始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有过一个艰难的转变。2012年8月,车祸后不到一年,他就回到了教学岗位,“一个人在家面对天花板瞎想,有种挫折感。还不如来学校,有同事和学生,可以分散注意力。”
回到工作中,他发现现实和预想还是有一些差距,“首先要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比如出去开会,会议室在四楼,要一步一步挪上去,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后来慢慢适应了,也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顿了顿说,“刚开始站着上课的时候,经常不小心摔跤。去教室的路上,一颗小石子也会把他绊一跤,“学生都很好,看到了会马上来扶我。”
现在每周一升国旗时,吴凯要在国旗下讲话。升旗台很高,他一步一步从容地走上去,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教学的案例。
小张(化姓)今年读初三,因为生病长期服药,激素让她变胖了。在一次体测中,因为体重被其他同学嘲笑,小姑娘哭了起来,班主任安抚后,当时好像平复了心绪。可晚上放学后,吴凯发现她一个人在教室里哭。吴凯开导她:“你看吴老师只有一条腿,都没有像你这样,胖的话可以减肥啊,我一条腿都活得很开心。”说完还在她面前走了两圈,小姑娘这才破涕为笑。
徐超(化名)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初三时产生了厌学情绪。吴凯找到了他:“不想学习?摸摸我的腿!”说着便卷起裤子,让他摸一摸至今还留在大腿里的钢板。一番促膝长谈触动了徐超,他开始改变自己,发奋学习,最后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我一条腿,走路也不好看,但我从不自怨自艾,活得很精彩。”吴凯说道。
是“钢铁站神”,也是暖心“山爸”
仇集位于盱眙县的边缘,地处大别山余脉,当地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吴凯和爱人丁德芳都在仇集中学任教,2013年,他们发现,班上30多个学生,超过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那时,两人就常常聊起这些孩子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关爱。通过进一步调查,吴凯发现,全校247名学生中,有69名学生是留守儿童,而其中又有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一部分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学习上也是问题重重、比较吃力。”
“后来学校提出关爱留守学生,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心理上的,给他们一个‘家’才是最好的关爱。”经过精准调研,在学校的支持下,2016年,吴凯发起实施了校园关爱留守学生“1+2=1”项目,为每一个留守学生结对一名“山爸”老师和一名“山妈”老师,组成一个爱心家庭。
新家庭组建好后,吴凯又为“山爸”“山妈”“山娃”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职责条例,还为“山爸”“山妈”规划了亲情呵护留守娃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一次看望问候、每周一次沟通交流、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学期一次亲子活动、每学年一次节日陪伴。
对于留守学生小刘(化姓)来说,2017年的年夜饭有了久违的“家的味道”。寒假里,吴凯得知小刘的父母无法回来过春节,就邀请她和爷爷奶奶到家里吃年夜饭。除夕夜,一大家子好不热闹。
佳佳今年读初一,父母在浙江打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她,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入学后,副校长王翔成了她的“山爸”,另一位老师成了她的“山妈”。“不会做的题目终于有人细心地教我了,还会去我家看望爷爷奶奶,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做饭。他们对我都挺好的,我喜欢他们。”和以前相比,佳佳变得更阳光了,成了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还在学校的一次诵读活动中拿了一等奖。
这些年,吴凯和爱人先后“认领”了29名留守学生,仇集中学约160名留守学生在学校有了一个“家”。现在,这个项目在盱眙全县推广,2000多个孩子有了这样的爱心家庭。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很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现在是学校的山爸山妈在关心孩子,下一步要动员孩子的亲爸亲妈,工作忙也可以创造条件,比如家庭视频聊天等。教育不能只是学校的事情。”
除此之外,吴凯计划做一些社团活动,比如正在开展的口语集训营,规划中的吉他社团、书法社团,以此来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
推荐身边的感动
赢取好礼
他们或诚实守信、或自强不息、或孝老爱亲、或爱岗敬业……他们,就在你身边。欢迎你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凡是推选的线索被采用,你将获得“感动好礼”。
●●●推选标准
人物事件发生在2019年度,或者人物长期投身于某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好人好事、帮助他人;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孝老爱亲,在生活、家庭、情感上做出额外付出和牺牲,打动人心;自强不息,以个人的经历或行为感染他人、引导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个人或团队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互动方式
热线:拨打感动热线96060,告诉我们你身边的感动人物或故事。
电子邮件:你可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发送给我们,发送邮件至gandongjiangsu2019@163.com,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ZAKER南京:下载“ZAKER”手机App,订阅“快快南京”频道,关注人物故事及活动进展。评选开始后,你还可以为心中最温暖的TA点赞投票。
微信:关注“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将你想要推荐的人员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发送给我们,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