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王娟 记者 刘峻)17岁的高中女生菲菲(化名),突然感觉脚下“发飘”,双腿发麻,随后她在医院被告知:一种叫“脊髓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可能让她瘫痪。菲菲体内的畸形血管约12厘米长,手术的风险极高,要把“血巢”一锅端,很可能术中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大年初三,南京鼓楼医院复合手术室,11个小时的惊心动魄后,菲菲又可以站起来了。
“看这张片子,手术前靠近脊髓的这段血管乱成了一团麻,这个孩子患有先天的脊髓血管严重畸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杭春华介绍,本该细细长长粗不过一根铁丝的脊髓血管,在菲菲体内乱成一团麻,形成一个“血巢”,压迫到了脊髓神经,不及时处理,菲菲很可能要瘫痪。“我们接诊过一位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瘫痪不过24小时。发病越急,后期恢复就越困难。”杭春华主任清楚,菲菲的手术越快动越好。可摘除这团畸形血管风险巨大。一来,这团血管位置很“刁”,稍有不慎会伤到娇嫩的脊髓。再者,整段畸形血管长约12厘米,直径3、4毫米的血管有4根,有一根处理不当后果就是“喷涌如注”。以菲菲的这台手术为例,如果大血管的出血控制不好,短短两三分钟就可能出血几千毫升血液,菲菲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多年前,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例往往束手无策,现在有了复合手术室,让医生有能力解决这类复杂手术。”大年初三早上8点,杭春华主任带领医护团队共10名成员进入手术室。
团队分为介入和手术两个组,两组成员协同“作战”,左右开弓。介入组医护人员首先登场,通过微创手术,医生向畸形血管里注射了特制的胶水,将最粗的几根血管拴掉,堵住出血口。紧接着,神经科医生沿着脊髓,小心翼翼地切除畸形血管。11个小时后,经复合手术室核磁共振检查,畸形血管被成功一锅端。整台手术出血量不足1000毫升。目前菲菲恢复良好,已经开始接受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正常。
杭春华主任和团队每年碰到20多例稀奇古怪的血管畸形,有些长在患者的颅内,有些靠近脊髓,不及时处理后果都非常严重。杭春华主任提醒,脊髓血管畸形的疾病特征不具有特异性,发病率低,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一些常见的脊柱脊髓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发病主要与先天发育有关,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市民如果出现走路不协调、腰背刺痛、肢体无力、发麻、大小便困难等疑似症状,应尽快到医院通过磁共振检查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