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谢文龙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歌手郑智化一定不会陌生。他的嗓音略带沙哑,哀婉中含有几分执拗,富有磁性,穿透人心,极具魅力。
我就是郑智化的忠实歌迷。当年,作为一个为自己前途命运而苦苦追寻的迷茫青年,我在他的歌声中自然就能找到几分慰藉。“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样的歌词甚至比长者的一味劝说更能激励我。
为了有个好的前程,我选择了当兵。在火热的军营里,郑智化的歌被高亢的军歌所代替。一度我甚至觉得他的歌有些颓废。直到遇到晚我一年当兵的战友周忠跃,当我知道他也喜欢郑智化的歌曲时,我知道,郑智化以及他的歌曲并未离我远去。
他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还有个妹妹,父亲上班,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当年他在学校未能考上大学,为了寻找出路选择了当兵。这与我苦苦追寻的未来何其相似!当他知道我也在准备考军校时,经常会来找我问一些问题。出于同样的追求,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多了起来。
他说他苦闷的时候就会听听郑智化的歌,觉得一腔辛酸无人诉说,唯有在郑智化的歌声里才能找到知音,才能找到些许寄托。我也会向他诉说当年的曲折经历。我告诉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过工,打工岁月单调又苦闷,经常在一个人独处时不由自主地哼唱郑智化的歌,仿佛有个懂我的人正在与我谈心。
人在落魄的时候最脆弱,人在落魄的时候也最封闭。因为社会不会待见你的失落,因为战场从不赞美失败者。我们在唱郑智化歌曲的同时,想到不能只沉湎在悲愤的情绪里,而要从他的歌声中汲取能量。当兵第三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军校。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战友周忠跃的眼里充满了羡慕,同时也有几分坚毅。他说,除了郑智化,他又多了一个偶像!
到了军校,我们经常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我鼓励他不要被环境左右,一定要为自己的目标而拼搏。第二年,他也顺利地考取了军校。当我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非常欣慰,更为他的努力而赞叹。
从那以后,我们始终保持着书信来往,并不因为时空的距离而减弱了战友情谊。有时候他还说,兄弟,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合唱一首郑智化的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