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扬州大学秘书学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图:秘书文化周;下图:实践教学 通讯员供图

  扬州大学秘书学专业始于1993年的高级文秘专科。在此之前,曾于1987年,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尝试设立应用文科,为创办秘书学专业打下基础。1995年,“文秘专科”升格为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2013年,更名为“秘书学”专业;2017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2018年,入选扬州大学品牌专业一期项目。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30年来,秘书学专业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几代人与时俱进,不懈奋斗,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从秘书职能、秘书素养和秘书技能三个层面明确专业定位。坚持“基础实、能力强、就业广、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近十年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专业建设全过程,精心打造高层次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融合式培养模式,不断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

  通讯员 李晓丽 辛明应

  第一,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30年来,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和载体,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积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经典文本,感悟生命价值,思考人生意义;通过赴井冈山、新四军纪念馆、红旗渠等党日活动,激发广大师生“视讲台为生命”的人生理想,引领广大教师增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教师成长各项规章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赴海外常青藤大学访学交流。

  目前,教师队伍质态优良,学缘、年龄、职称结构日趋优化。现有专任教师22人,100%博士化,其中高级职称15人,硕博士导师19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人。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社科优青等高层次人才。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新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C刊论文40余篇,其中有《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论文;在《孔子研究》《写作》《中国教育报》《秘书》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教改课题“重中之重”项目1项,出版省重点教材2部。

  第二,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30年来,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构建从入学到毕业全覆盖的“新生引航工程”“英才助推工程”“师生交融工程”“优质就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生态系统。

  打造多元结合的课堂形式。通过课堂、讲座、慕课、课件、网站等载体,突破稳定单一的课堂体系;通过“长江学者论坛”“著名作家论坛”,培养“视读书如生活”的理想情趣。突出特色课程,成立“经典阅览室”,开设“传承传统文化·百家曲”等课程,不断优化“一本教材、一篇讲稿、一支粉笔”的固有教学模式,不断超越“教室、食堂、宿舍”的教学生活态势,吸引学生涵咏经典。

  推行深化改革的竞争机制。通过教学竞赛、挂牌上课、学生选课等措施,搭建“大作家走进小班课堂”、“文学沙龙”等平台,建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校内课堂校外课堂互补、线上课堂及线下课堂交叉的立体课堂体系,拓展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比如,“秘书写作”课堂,强化写作与人的成长发展、价值尊严的关联,突出写作的人际功能,充分体现从“以文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跨越。

  构建教材建设的活化生态。不断探索教材建设、教材体系、教材编写队伍的新路径。打造汉语教材和双语教材、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及国外教材多元融合的鲜活教材体系;组建教授、作家、校友合编教材的灵活编写队伍。如《秘书写作》教材,采用“文种群”方式编写内容,减少了具体介绍各文种的繁琐程式,使许多同类型文种教学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了秘书写作课程学习的效率。《秘书写作》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省“十三五”重点教材;《文本写作教程》获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

  搭建实践教学的多元平台。积极践行“与社会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深入思考实践教学的途径、方式,通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产学联合,建立多元开放的实习基地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合作共赢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不足,创新见习、实习方式,追求见习与实习的效率。比如,改变过去的见习方式,设计招聘会、文艺晚会、办公室布置等若干题型,学生抽签确定小组题目。然后小组撰写策划书、制作课件,最后大会介绍、演示、答辩、评比,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实用写作教学效果的检验。大家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纠偏补正,效果好,效率高。此外,创立校级创业苗圃“雅文秘书服务公司”,创建“扬秘苑”公众号,开设“写作中心网站”,丰富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各尽其才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第三,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30年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重视质量信息的反馈及利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约束机制。通过随堂听课、学生网上评教、师生座谈、教学评估等方式收集质量信息,积极反馈,加强监控管理,及时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提高改进质量,通过多渠道反馈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转。实现质量标准多样化、监控实施全程化、信息收集网络化、信息反馈双向化、结果处理规范化和质量决策科学化,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机制化、制度化的保障,达到持续改善办学品质、努力提高培养质量的目标。仅以2018届44名毕业生为例,共有11名同学分别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在国家公务员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中,有5名同学均以报考职位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

  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先后获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人次;第三届全国商务秘书专业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1项,专项事务处理一等奖1项,个人单项奖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秘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2项;红韵风华——第五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一等奖1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一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集《二苏散文赏析》、创作集《虹桥柳》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经过三十年的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秘书学专业办学层次逐步提高,2011年,创设了与专业关联度较高的“文体学”硕士点、博士点,实现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吸引力显著增强。录取分数线持续上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比省控线高出22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比省控线高出33分。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道德素养、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高度认。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网评价,2019年—2020年度排名第九,2020—2021排名第五,2022—2023年排名第四。在全国一百多个秘书专业中名列前茅。

  面向未来,扬州大学文学院秘书专业将群策群力,再接再厉,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断适应“新文科”建设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