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寻遍南京城 难觅中山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寻遍南京城 难觅中山装
  “烦透了!”前天,准新郎小张打进快报热线,向记者诉苦:“婚礼就在眼前,礼服还没有着落。偌大的南京城,想定做一件中山装怎么那么难呢?”他告诉记者,上个星期,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寻找中山装上。但是,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服装店都不再做中山装了。

  婚礼在即

  临时决定穿中山装

  小张和未婚妻都来自盐城。大学里相识相知,随后决定在南京安家落户。11月初,两人在盐城热热闹闹办了一场西式的婚礼。按计划,南京这场婚礼定在12月底。

  “如果办两场一模一样的,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和司仪商量了一下,决定南京的这一场改为中式婚礼。沟通了一下,司仪推荐小张穿唐装,让新娘凤冠霞帔坐花轿。

  “在家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觉得演员穿的中山装很不错。”小张突然来了兴致。仪式流程很快定下来了,小张兴奋极了。谁知,服装成了问题。

  体形偏胖

  决定找个店定做

  小张体形偏胖,个子不太高,找件合适的中山装太难了。“逛了几个商场,西服各种各样,就是没找到原汁原味的中山装。”

  朋友推荐广告里李连杰穿的中华立领,小张便去店里试了试。衣服穿在模特身上挺好看,但小张是啤酒肚,个子又不高,一穿上身,更矮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中华立领和中山装不是一回事。领子和口袋都不一样。”

  营业员建议小张定做一套。但哪里能做中山装呢?热心的营业员想了好久,才想起一家店:“我记得培罗蒙有。”

  总店在上海,小张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工作人员说,以前有做的,现在少了。小张激动地问南京有没有分店,工作人员笑了:“南京可没有,你来我们上海店吧。”

  再后来,别人推荐了几家店面。一个个电话打过去,不是南京没有店面,就是倒闭了,或者被告知“穿的人少,现在改做西服了”。

  寻了一圈

  百年老店不见踪影

  说来也巧,上周五小李在单位和一个老科长聊天时,说起了自己的烦恼。老科长是个老南京,一听就乐了。“问我啊,三年前我还做过一件呢。”老科长告诉他,“南京民间曾流传一句顺口溜:要做好衣裳,女‘金谷’,男‘顺昌’。李顺昌是南京最有名的老店。”

  老科长回忆说,“李顺昌”的店面就在新街口,在现在的德基广场边上。一下班,小张就直奔新街口,可找了一圈,影子都没有。

  “原来几年前就因为拆迁搬走了。”问了附近很多人,谁都不知道新店面在哪里。

  小张说,他也向家门口的服装店及不少定做工作服的服装公司问过。“也有愿意做中山装的,但看了看样品,总觉得不上档次。”

  眼看婚礼在即,小张烦恼不堪,只得求助快报。

  记者帮忙

  网上锁定“李顺昌”

  “李顺昌”到底去了哪里?在网上一番搜寻后,记者终于找到了。原来,几年前他们从新街口搬到了集庆门附近。“李顺昌”洋服店找到了!“南京市面上还在做中山装的,除了我们,不知道还有哪家。”经理钟强告诉记者,“李顺昌”是始创于1904年的百年老店。除了西装,当年风靡一时的中山装是他们店里的招牌产品。“中山装都是纯手工制作,对手艺要求很高。”他介绍说,一套中山装根据各人的身材设计制版,经过剪裁、初缝、试穿、修改、定版、缝制、整形等多道程序完成。“一套中山装需要一个师傅赶工2个整天才能完成。”

  因为耗时耗力,中山装价格不菲,一般一套都在1000元以上,和西服费用相当。

  钟经理说,来店里定做中山装的除了少量的婚礼礼服及给老人做寿之外,几乎都是中外政府官员、怀旧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及老干部。“年轻人大多做解放装和中山装改良后的青年装,做中山装的比较少。再加上中山装不能进行流水线操作,所以现在很多店面都不定做了。”

  快报记者 黄卓琳

  婚礼在即,小伙子急坏了

  记者帮忙,锁定“李顺昌”

  ■相关新闻

  中山装:从风靡到难觅

  连日走访探寻,除了李顺昌仍然接受中山装定做外,几乎无法从其他服装店买到正宗的中山装。与此同时,会做中山装的老裁缝也变得十分罕见,不是已经过世,就是不知下落。记者一番搜寻,方才找到家住象房村的古越(化名)师傅,60岁的他已经多年不做中山装,而这门手艺也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回想当年的风光,老人抚摸着保留下来的中山装,不禁摇头叹息。

  [当年]

  师傅严厉做工讲究

  40多年前,年轻的古越成了城南一个裁缝铺里的学徒,师从手艺出众的曹师傅。当时做得最多的就是中山装,“师傅其实并不手把手教我们裁剪,而是由他来裁剪,我们负责锁扣眼、上里子、装口袋,师傅裁好的布料由我们来拼,再晚也得拼好。”印象里的师傅裁剪衣服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如果徒弟们口袋装错了,扣眼锁反了,那么肯定免不了一顿臭骂。

  要独立给客人做中山装,那得过个一年半载。“中山装最讲究的是翻领和四个明袋,翻领要不大不小,正合适客人的脖子,明袋的大小没有标准,完全根据客人的身高胖瘦来做。”古越说,中山装好不好看,四个口袋大小很重要。

  人人都有中山装

  那个年代,除了“李顺昌”,北极服装商店、新百、中央商场等都卖中山装,而且家家生意兴隆。邓师傅在“李顺昌”工作了30多年了,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人人都有不止一套中山装,结婚就是中山装。”

  那时,“天刚亮就有人排队,大家就怕买不到,一个月能卖1000套以上。”说起当时的经历,邓师傅依然自豪:“一套中山装的价格是四五十元,比那时候的工资高多了。”中央商场一位老员工也告诉记者,中山装当年是商场服饰类的主打产品。

  [如今]

  一年只卖出三四套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服装款式进入国内市场,价格便宜做工细致的西装开始流行,手工缝制的中山装渐渐没有了市场。

  “李顺昌”这个百年老字号,如今的店里,竟看不到一件中山装的挂样;北极服装商店,在上世纪80年代被鼓楼百货商店兼并,后来又改为鼓楼百货商店服装部,如今早已销声匿迹;南京的各个商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陆续续撤除了中山装柜台,直到今天,在南京的商场几乎没有一家能买到正宗的中山装。

  钟强坦言目前中山装没有市场,“每年来定做中山装的人不过三四个。”正是因此,无论是商场还是厂家,都不愿意在中山装上花功夫,“市场决定了,这终究是一个夕阳行业。”快报记者 张波

  中山装:

  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的最初款式:

  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粒明扣,4个压爿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配套的裤子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