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以来,上证指数明显成为中国石油的影子指数,在单一品种占指数权重达1/4的背景下,要通过观察指数来判断短期大盘趋势,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正是这种指数与个股运行间的巨大反差,为一批调整充分的品种构筑新一轮上升行情的平台或底部提供机会。基于指数股开始转向调整或温和回升的趋势,可以肯定,未来一段时间里,大盘整体格局将呈现温和震荡的状态,一批超跌成长股也将不断摆脱指数牵制而步入上升趋势。
从增量资金角度看,最显著的市场现象是,基民认购新基金的热情开始重新回到正常状态。除新基金发行趋于平静外,临近年末,一批需要年底结算的资金也开始收缩战线或获利回吐。与年初相比,年底的资金增量明显处于收缩状态。与此同时,近三个月的新股扩容消耗了大量增量资金,特别是一批短线活跃资金也有可能在这批大市值品种的激烈震荡中出现了不小损失。
此外更为明显的是,金融、地产以及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三大主流群体,经过大规模大幅度上涨后,基于估值压力而出现整体性调整。观察有色金属股的月K线图,可以清晰发现,此次调整是对今年下半年快速飙升的一次最大幅度的修正,要摆脱目前调整格局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而银行股板块虽然明年有明确的业绩增长,但普遍大于10倍的高市净率背景下,也制约了股价进一步攀升的动力。地产板块则是中期趋势明确,但短期的调控因素更显著。
因此,无论是资金因素,还是指标股的估值因素,都决定了中短期大盘指数难于出现超预期的表现。当然,权重股的主动因素并不让人担忧,毕竟它们之中众多都是目前沪深股市中最为优势的群体,股价的调整特别是大幅调整,其价值将在调整中不断显现。
张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