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局长 大案子
张京文是个既“小”又“大”的反贪局长。“小”,因为他身处国家检察机关最基层;“大”,因为他所查办的案件影响大,查处的贪官职务高。
北京西城区地域面积31平方公里,中央国家机关数十家,政府职能机构几千个,资产过亿的大型国有企业几百家。
2005年1月,反贪局查办了邮局工作人员以“回扣”方式伙同一家医院收发室工作人员贪污邮费10万余元的案件。这本是一起普通案件,然而蛛丝马迹瞒不过张京文:涉案嫌疑人负责维护的大宗客户单位有200余家,而这家医院只是其中邮费总额不算大的客户;嫌疑人不可能一人作案,或许会有其他人员参与犯罪……经过进一步工作,案件有了突破,立案11件,涉及12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张京文认为,这一案件反映出邮政系统存在违法手段竞争的现象,客观上形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他的想法得到北京市检察院反贪部门的重视,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对辖区内邮政系统展开大规模检察。北京东城和海淀等区检察反贪部门相继查办了一批这类案件。
结案后,张京文邀请10余家涉案单位召开“邮局系统案件交流会”,开展犯罪预防工作。他还为邮政系统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协助涉案单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反贪局为此发出检察建议13份,提出整改措施60余项。经过细致工作,邮局的大宗业务客户并未因为查办案件而减少,邮资利润还有所增加;涉案单位邮寄业务的邮资下降了1/3。
邮政系列案的查办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将刚刚出现在邮政行业的“潜规则”消除在萌芽状态,使邮政系统进一步健全了制度。
西检反贪局2003年查办的国内贸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陆昊兴贪污案、2004年查办的国家证监会工作人员王小石受贿案、2005年查办的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受贿案、2006年查办的国家药监局系统“1·25”专案和北京打击医药购销领域专项行动案件等,都引起震动,使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管理规范,纠正了不正之风。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机关纪委书记荆江说:“企业发展是与风险作斗争的过程,在打击和防范道德风险方面,西城检察院和反贪局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张京文局长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保护了企业的正当利益。”
2007年9月,西检反贪局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评选中获“优秀反贪局”、“优秀反贪局长”、“优秀侦查员”。
“死磕”精神
张京文在办案中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是“死磕”。
1989年毕业分配到西城区检察院,张京文是当时基层检察院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案子是‘磕’出来的,大要案是‘死磕’出来的!”张京文说。
1993年,张京文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助理检察员,开始独立办案。在查办当时财政部农财司司长涉嫌受贿案中,嫌疑人亲属联名写信给检察院,说是被人陷害。此案一个关键行贿人家属突然拿出一份精神鉴定书,证明其患有精神疾病。
为了使案件水落石出,张京文组织北京精神疾病医学界专家组鉴定,还把自己“关”进了精神病院,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举止。通过两周“死磕”,张京文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行贿人具有妨碍司法的重大嫌疑。医学专家组作出鉴定,证明此人并非精神病患者,案件最终成功办结。
张京文就这样带领西检反贪局打出了声威。在2006年北京市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中,好几次嫌疑人和证人说:“如果被西检反贪局盯上,真的就完了!”
“智斗”曹文庄
2006年夏天,原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案取得突破后,西检反贪局开始着手调查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涉嫌职务犯罪案件。
司长曹文庄获得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论受贿罪的犯罪构成》。面对这样的对手,案件侦查难度可想而知。张京文带着他的团队又开始“死磕”。
三伏天,张京文带着4名侦查员对曹文庄展开调查。他们躲在车里“蹲点”,不开空调不开窗,衣服被汗水一次次浸透。然而初查结果让人困惑:曹文庄名下无房无车,也无巨额存款,上下班坐地铁,周末没有应酬,不时拎着球拍去锻炼身体。
张京文和几名侦查员憋在办公室里,一遍遍研究分析。难道曹文庄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如果我曹文庄有问题,国家机关里就没有好干部了”,难道群众举报都失实?
大量信息中,他们终于发现了疑点,张京文果断决定改变侦查思路。夏去秋来,外调组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曹文庄以亲属名义购置了2处别墅;他的妻子在担任一家国有医药公司副总的同时,还任一家私营医药企业股东;这个医药企业股东成分复杂,来往账目上有大量可疑资金;与曹文庄关系密切的刘某曾是曹的同事,此人素以“能办事、有路子”在医药圈内闻名。
案件突破点被锁定在与曹有20多年朋友关系的行贿人刘某身上。张京文和预审小组研究制定了“晓之以情、动之以法”的方案。在强大证据和政策压力下,刘某和曹文庄败在反贪检察官面前。
在任局长4年中,张京文是局里加班最多的人。同事知道,上小案子,局长经常在案件指挥中心;上大案子,局长经常在承办人办公室;上重大案子,院里就见不到局长了。此时,他会与侦查员一起在现场蹲守,亲自驾车抓捕嫌疑人。
张京文心很细,他在工作日历上把局里每个同志的生日画上记号,提醒自己送上一份小礼物;他的抽屉里放着所有同志的体检结果,工作之余还想着为同志们安排休假和锻炼计划……
这就是张京文,一个普通的基层检察院反贪局长。
新华社记者 牛爱民 李京华
(新华社专稿)
在北京西城区,有一个在反腐败前沿冲锋陷阵的战斗集体——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震惊全国的药监局系列职务犯罪案件,就是从这里“揭盖”的。
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39岁的反贪局长张京文。从走进检察机关大门那天起,他就以执著、努力地工作,诠释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
反贪局长张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