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村20号泥土路不好走,十年来没有路灯,向相关部门反映一直没结果。”
“江北柳州路通车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路灯和红绿灯,前段时间还发生了抢劫事件,我们回家很不安全。”
前段时间,快报开通了背街小巷改造征集热线,很多市民打进电话反映的都是路灯问题。而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由于建设、管理不到位,不少居民住在“无灯区”,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麻烦,还影响治安。
如何彻底消灭无灯小区,有专家建议将小区路灯纳入城市公共照明范畴,由路灯部门统一管理。
女儿上夜班 母亲睡不着
家住九华山46号的陈老师晚上一般不敢出门,她住在一个开放式小区,门前的一条路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没有了路灯,夜里一片漆黑,出门安全没有保障。没有路灯,停在车棚里的自行车也常被偷,这几年里,她家已经被偷了4辆自行车。更重要的是,女儿有时要上夜班,回家迟了就得去巷口接,否则不安全,也睡不踏实。陈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年就有个男人尾随她女儿回家,在车棚欲行不轨,幸好女儿大声呼救,家人及时赶到,才将那人吓跑。“真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能亮起来。”陈老师无奈地摇着头。
无灯小区难以彻底消灭
尽管南京市路灯管理处近几年来每年都自筹资金,消灭一批无灯小区,但由于政策不到位,投入有限,小区无路灯的现象难以根治,还不断有新的无灯小区出现。
据了解,去年市政部门曾摸底调查,南京市共有180个小区没有配套照明设施,其中“无灯小区”大都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部分有路灯的小区也因为无物业管理等原因造成管理缺失,导致路灯被盗、损害严重。比如秦淮区豆腐坊小区,原先属于棉纺厂宿舍区,整个小区内几乎没有路灯,而企业濒临破产,根本无力去管这些事情,到了夜里,居民出行十分不便。路灯部门表示,像这种小区,安了灯如果没有日常维护管理,路灯也不会亮多久,从根本上治理无灯小区,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操作起来非常难。
专家想出“根治”办法
对于无灯小区有没有一个根治的办法?有关专家表示,其实完全可以从政策制订入手,将小区路灯建设管理纳入城市公共照明的范畴。这样做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一方面,在居民的电费中本身就含有1分钱/千瓦时的路灯捐,这属于政府代收费用,财政部门收来用于路灯的电费支出和建设维护。换句话说,居民日常用电已经支付了路灯费用,理应有权享受路灯的照明;另一方面,很多居民小区并非封闭式的,小区内的道路属于公共通道,这些公共通道的照明不应成为盲点;此外,小区内路灯常常坏了没人修,责任不明,如果交由路灯部门统一来建设、维护和管理,就可以避免这一尴尬。
据了解,将小区路灯纳入城市公共照明,所带来的路灯电费增加不到10%,由此增加的政府财政支出很有限,但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来,不但老的无灯小区将被逐步消灭,而且能防止产生新的无灯小区。据了解,这种做法在其他城市也有采用,如江苏省金坛市、溧阳市等都明确规定,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包含住宅小区,由路灯部门统一管理、维护。近日,也有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将小区路灯纳入城市路灯统一管理,归属公共照明,从而根治无灯小区的现象。快报记者 鲍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