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审计署网站公布“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 问题的纠正结果”公告。公告对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披露。截至2007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或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1.95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各项制度规定305项;审计发现的117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后,已有88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10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关于对财政部的审计
彩票公益金收支将纳入预算
公告显示,审计中发现财政部在部门预算之外安排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国债发行业务经费4500万元。对此,财政部将从今年起对凭证式国债发行业务经费减半提取,并在部门预算中反映其全部支出。而关于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的收支仍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问题,财政部也将从今年起将这部分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按项目进行管理,专项用于国家规定的社会公益事业。
关于对社保基金的审计
北京等22省(区、市)整改到位
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查出的问题,北京、天津、河北等22个省(区、市)已按照审计决定要求全部整改到位,其余省(区、市)已纠正部分违规问题。
据统计,在审计决定要求纠正和处理的违规问题金额87.94亿元中,已纠正和落实整改措施的金额为86.66亿元。其中已收回被挤占挪用的基金或调整账目的金额为79.18亿元,已做出承诺分期落实审计决定的金额为7.48亿元。
关于对中央部门的审计
9成以上问题资金得到整改
公告显示,这次审计查出56个中央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金额348.53亿元中,除190.03亿元属于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问题需要结合财政改革和下年度预算安排等逐步解决外,其他各类问题已纠正和落实整改措施的金额占95.5%。
其中,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3个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已采取核减经费预算、加强预算申报和审核等措施予以纠正。
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等3.94亿元的问题,已采取将资金上缴中央财政、调整账目、纳入部门财务统一管理等方式纠正的问题金额为2.62亿元。
关于对中央部门所属单位的审计
尚有12亿元资金未落实整改
审计查出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金额120.27亿元中,已纠正和落实整改措施的有108.02亿元。其中,铁道部、广电总局等6个部门所属的9个单位套取财政资金1404.54万元的问题,已采取上缴财政等方式纠正的问题金额为1211.74万元。
其中,发改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92个单位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27.54亿元的问题,已采取归还原渠道等方式纠正的问题金额25.94亿元。
这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17起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理。
关于对银行的审计
三银行处理163名责任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163名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理,并加强了业务管理,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在对房地产业务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整改上,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已停止违规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的做法,并清收违规贷款6.15亿元。
关于对央企的审计
38名央企领导人被处理
公告透露,在央企中,关于损益不实的问题上,除对1户企业因有关事项调查延期尚未下达审计决定外,其余7户企业已按审计决定调增利润25.15亿元,调减利润40.52亿元。审计发现的18个账外账户已纳入账内核算。
在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的问题上,7户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清理各项投资和对外借款,已挽回和盘活资产近10亿元,修订完善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物资采购等管理制度145项,防止发生新的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
这次中央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22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批捕、起诉和判刑14人,受党纪政纪处理24人。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