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哪里去可以长知识?图书馆是当仁不让的地方。从昨天开始到正月初六,七天春节长假里,南京图书馆拿出了馆藏看家宝贝,50余种珍藏的中外文书刊与参观者见面。看看陆羽的茶道、走近古代的科学、逗蟋蟀的方法有书来教你、进士的考卷是个啥模样?春节长假走进南图,你就能找到答案。
古书
展览现场 快报记者 顾炜 摄
800万件中精选了50件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立公共图书馆,现收藏各类文献8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约160万册,民国文献约70万册,外文书刊上百万册,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回望历史,可以说这些珍本文献是历经百年风雨逐步积累起来的。南京图书馆前身为江南图书馆(后更名为国学图书馆)和国立中央图书馆。据馆史记载,江南图书馆先后收购了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等著名的私家藏书。中央图书馆藏书除通过采购、呈缴、交换等方式获得外,还收购有贵池刘氏玉海堂、江宁邓氏群碧楼、吴兴刘氏嘉业堂与张氏适园等旧藏珍本。抗战胜利后,还接收了伪内政部长陈群泽存书库、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等处中外文藏书。新中国建立后,南京图书馆仍增入大量历代文献,而得之于私家所藏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为史学家朱希祖遗书、苏州顾氏过云楼旧藏古籍、翻译家戈宝权藏珍本中外书刊。
正在举行的“芸香传世 百年碎金——南京图书馆珍藏文献展”是南京图书馆特别精选了五十余种珍藏的中外文书刊,共分为《中国古代典籍》、《中国近现代书刊》、《外文珍本图书》三部分。
看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展出的茶经三卷,是唐陆羽所撰,茶具图赞一卷,题宋审安老人撰,是明万历十六年孙大绶秋水斋刻本。刻本被放在玻璃展柜中,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它的模样,而馆方更是将其中的精华部分放大,做成了展板上墙,如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向孩子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
书中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栽培方法、采制方法及用具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具图赞》收录了宋代茶具十二种,名称均以官职称呼,一图一赞,饶有趣味。
学古人养“宠物”
现代人很多喜欢养宠物,但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再去养蟋蟀了,而从前它可是非常流行的“宠物”。南图收藏的促织经一卷,是民国十年观沧客铅印本。促织,是蟋蟀的别称。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是南宋宰相贾似道著《促织经》,此本未著有作者姓名,大体以贾似道的《促织经》为体例,详述了蟋蟀的相法、养法、斗法、种类等。
看清朝的高考优等卷
清代,乡试与会试例将士子墨卷交给誊录生用朱笔誊写,这样以免字迹泄露考生身份,发生弊端。朱卷是考官亲阅,所以上面会有圈点及批语。清代有一种惯例,新中式的举人、进士都将履历、科份、试卷刻印行世。这次展出的就是翁心存中式后印行的硃卷,为清道光刻本。
翁心存何许人?他有个有名的儿子,就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著名藏书家翁同龢。翁心存是道光二年进士,历任吏、兵、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中国第一部力学专著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力学、机械学以及西方各种实用机械的专著。有起重机、舂米机、耕田用机械、水泵等及各种机器。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与晚明官吏、实学家王徵合作写成。书后附有王徵撰《诸器图说》,介绍了王徵本人发明的一些日常生活用机械器具。该书奠定了我国近代机器工程学之基础,我们今天工学所用的译名大都溯源于该书。此本为初刻本。
此次展览中,还有不少是出版后有著者签名的现代文学书,丁玲、艾青、巴金等名家的墨迹都可以在其中寻到。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