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现实中,昆明这样的做法并不多见,更常见的往往是,在“保密”“个人隐私”的名义下,对许多涉及领导官员的信息自觉不自觉地回避、隐讳,甚至是顾忌重重、讳莫如深。比如,除了“联系电话”这类信息外,像个人收入、财产、住房、配车等这样一些同样事关官员“能见度”的重要信息,时下公众常常就是不得与闻、如同“雾里观花”,也很难通过制度化途径公开获得。
长期以来,每逢大贪巨蠹落马,在触目惊心的贪腐事实中总少不了“巨额来源不明财产”,因为在事前,我们很少能通过此一巨额财产信息,及早发现官员已经腐败变质的线索,并有效遏制腐败的大面积发生。
人们对于官员电话号码那种“一抢而空”的热情,既不是好奇使然,更不是出于窥探心理的需要,而是基于对他们自身利益的关心——因为他们深知,如果官员的“能见度”总是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那么腐败的滋生就太方便、太轻而易举了,有道是:“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对于此次昆明市大规模公布领导干部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的做法,在肯定之余,我们不能不给予更多更深入的期待——不仅期待这样一种信息公开能被全国其他更多地区效仿,而且期待更全方面的官员信息公开——如个人收入、财产等,也能逐步启动、渐次展开,最后更期待,所有这些信息公开,都能得到坚实的制度支撑和保证,而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