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教育不应也不能媚权
· 别告诉我“80后厅官”是运气
· 贫困线提高 给起点公平一个机会
· 优化公务员靠拒绝应届生实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优化公务员靠拒绝应届生实现?
  ■热点纵论

  今后,上海市级机关的公务员将“不直接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提出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等12家单位已着手试点从区县和街道的优秀公务员中选调公务员。

  促使上述要求出台的,是上海市政协《关于推进本市青年就业工作的若干建议》常委会建议案。该建议案认为:擅长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优势明显,2007年上海市新录取公务员中有59.7%是应届毕业生。

  (4月13日《东方早报》)

  让应届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几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进入市级公务员队伍,似乎符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上海的市级公务员选拔如能坚持把“必须有数年基层工作经验”当作条件,这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当然是一种福音。但这样做似乎默认了一个事实——公务员有高低贵贱之分,基层的当然是低级的,市一级的自然是高级的了。

  但我们知道,公务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务员的选拔只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个最初的环节,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和高效。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对于民生疾苦的了解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有民生情怀。有民生情怀的,却未必有基层工作经验。即使是两者兼备,也并不说明他会始终如一地为公众服务。如果非要说从基层而非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市级公务员是一种“优化制度”,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的“优化”不仅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显失公平,而且也实在太肤浅,建立在严格权力监督和考核机制上的“优化”,显然比简单的路径归类更能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孙选娃)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