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5位火炬手“点亮”珠峰
· 万年冰雪映圣火 珠穆朗玛托祥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5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藏→汉→藏→汉→藏
5位火炬手“点亮”珠峰
  昨天,无数观众通过电视目睹了奥运圣火燃烧在地球之巅的奇观。作为亲手“点亮”珠峰的幸运者,5名火炬手也将载入奥运会和世界登山运动的史册。

  吉吉:

  告慰丈夫亡灵

  第 棒

  吉吉:

  告慰丈夫亡灵

  担任珠峰火炬传递第一棒的是藏族女登山家吉吉。

  此前,38岁的吉吉曾两次成功登顶珠峰,也留下了两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99年,吉吉首次登上地球之巅时,身边有丈夫仁那陪伴。这对雪域情侣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对携手登顶珠峰的夫妻。

  2005年,吉吉参加重测珠峰高度活动,并再次登顶。但此时,仁那在前往迦舒布鲁姆Ⅰ峰途中突遭滚石袭击,不幸遇难,给吉吉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和伤痛。

  在仁那遇难之前,夫妇俩共同的心愿就是能成为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的火炬手。如今,吉吉第一棒火炬手的身份,可以告慰仁那的在天之灵。

  王勇峰:

  曾死里逃生

  第    棒

  王勇峰:

  曾死里逃生

  第二棒火炬手是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今年45岁的他是蜚声世界的著名登山家,他是征服五大洲最高峰、抵达地球三极(他曾徒步到达南、北极)的世界第一人。

  但这位国际登山健将却有着惊险的登山经历。1993年,王勇峰终于在珠峰顶端留下自己的足迹,但在下撤时却遭遇意外,被倒挂悬崖,与指挥部失去联系28小时。就在大家认为他可能遇难时,他却依靠在废弃营地中捡到的残留氧气瓶,奇迹般地独自返回大本营。只是由于当时严重冻伤,他的3个脚趾被截去。

  尼玛次仁:

  中国登山“教父”

  第    棒

  尼玛次仁:

  中国登山“教父”

  45岁的尼玛次仁是西藏登山学校的校长,该校与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山学校并称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所登山学校”。

  从1999年创办至今,西藏登山学校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登山运动员,其中,中国登山界的英雄人物阿旺罗布正是从西藏登山学校走出来的普通学员。作为该校的创办者,尼玛次仁也被称为中国登山界的“教父”。

  虽然幼年丧父,13岁才离开西藏农村老家,但尼玛次仁会讲英、日、法3种外语,并曾任西藏登山协会的联络官兼翻译。3年前,他与5名弟子首次成功登顶珠峰。

  黄春贵:

  青春点燃激情

  第    棒

  黄春贵:

  青春点燃激情

  22岁的黄春贵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电系,说到他参加登山运动的初衷,他给出了一个“可笑”的理由——看雪。

  由于老家云南四季如春,他和朋友相约一起爬山去看南方的雪,虽然最终看到的雪景远远不如后来他到北方所见,可他对登山的兴趣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几天前,黄春贵还不知道自己将成为第四棒的火炬手,那时他的希望是走得“越高越好”。

  而昨天,这位代表着中国登山运动未来希望的在校学生,用手中的祥云火炬点燃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次仁旺姆:

  姐弟同时登顶

  第    棒

  次仁旺姆:

  姐弟同时登顶

  昨天,藏族女孩次仁旺姆迎来了20多年来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她的双脚站在了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4天后,次仁旺姆将度过她22岁的生日,昨天,她在珠峰之巅高举的祥云火炬成为她最完美的生日礼物。

  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介绍说,次仁旺姆在4月28日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后,除规定的训练外,总是忙碌着帮助大家清扫卫生、提水做饭,看到什么干什么,她还协助队员往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送过3次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次仁旺姆的弟弟这次也同样登上了珠峰峰顶。承担了前方摄像任务的他,与姐姐一起在珠峰峰顶,同时感受了世界之巅和奥林匹克圣火的双重魅力。综合

  ■火炬手组合寓意深远

  圣母、圣山、圣火同时出现

  据悉,5名火炬手的构成,从民族、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别有深意。

  5名火炬手中,有3名藏族队员,分别是吉吉、尼玛次仁和次仁旺姆;而与他们交接圣火的,是汉族人王勇峰和黄春贵。这样的安排显然很有用意,向世界表现了汉藏民族的融合与和谐,也代表着所有中华民族的团结。

  此外,第一棒和最后一棒火炬手均为女性,这也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与支持,表现了女性的“半边天”作用与地位。

  另外,第4棒黄春贵和第5棒次仁旺姆都很年轻,他们代表着未来。尤其是作为最后一棒的次仁旺姆,她手持圣火登上珠峰峰顶,也让圣母、圣山和圣火这三个元素同时出现在珠峰峰顶。

  据新浪

  ■快报记者连线大本营

  没能登顶 南理工学子徐颖有些遗憾

  昨天9点17分,藏族姑娘次仁旺姆在珠峰顶峰8844.43米处从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春贵的火炬上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祥云”火炬。于是,人类和平之火第一次在世界之巅燃烧着希望之光。

  通过电视直播,成千上万的人见到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作为31名珠峰火炬手中的一员,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的徐颖同样很兴奋。他说,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见到结果了。

  接应登顶队员下撤

  尽管进入了31名火炬手的队伍,但在公布19名登顶队员名单时,徐颖落选了。对此他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遗憾。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在珠峰的6500米营地,与伙伴们的任务是接应登顶队员下撤。“总算可以下山了!”在这个营地上,徐颖已经呆了快一个月了,圆满完成任务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采访中,因为电话信号非常不好,只能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这个特别的采访也就时断时续。我的两个梦想实现了一个。”徐颖说,“做奥运珠峰火炬手的梦想实现了,但是登上最高峰的梦想没有实现。”

  一直负责物资运输

  中国登山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志坚博士,在绒布寺新闻中心向中外受邀前来采访的20多家媒体正式宣布圣火上珠峰的攀登路线时曾说,圣火上珠峰要克服3道难关,第一个就是登山物资的运输对此次活动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徐颖与其他队员一起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物资的运输,包括氧气和食品。他从6500米到7028米间运了4趟,虽然每次只有20斤左右,但是在这么高的地方“就很沉了”,好在没发生什么危险的事。

  珠峰,我还会再回来

  采访中,对于未能登顶,徐颖很遗憾。

  他说:“我记得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不想登顶珠峰的登山者不是一个好的登山者。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期盼,但是我们要找准自己在这个队伍中的位置,毕竟最终登顶的只能是少数人。但在这支队伍中,我尽自己所能做出最大的努力,也就可以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回来。”望着圣洁的珠峰,他暗暗下了这样的决心。

  通讯员 南理萱 快报记者 谢静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