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考队的船只携带深海潜水器行驶在北冰洋海面 新华社资料图片
北极地区周边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五国高官27日在格陵兰岛举行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北极领土归属争端。专家认为,随着北冰洋冰层消融,北极地区沉睡的丰富自然资源日渐“苏醒”,各方对北极领土的争夺可能将随之日益加剧。
丹麦:
应服从联合国
这次会议由丹麦政府倡议,由丹麦外交大臣佩尔·斯蒂·默勒和丹麦格陵兰自治政府主席汉斯·埃诺克森共同主持。与会者除默勒和埃诺克森外,还包括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挪威外交大臣约纳斯·加尔·斯特勒、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加里·伦恩。
路透社说,丹麦希望敦促各国遵守联合国有关北极地区领土归属的相关规定,并在会后签署共同声明,承认联合国对于各种领土争端的裁决权。
俄罗斯:
插旗不是争领土
俄外长拉夫罗夫2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说,俄方在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底插俄罗斯国旗,不应视为对北冰洋提出领土要求,同时重申俄方将遵守相关国际规则。
俄科考队员2007年8月2日乘深海潜水艇,在北极点附近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此举令北冰洋周边国家对北极地区的领土争论骤然升温。
加拿大:
重申领土主张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伦恩26日起身赴丹麦前说,加拿大将捍卫它在北极地区相关海域的领土主权。他说,非常重要的是,加拿大对相关区域的主权控制,在这些区域内确定环境研究数据和决定是否允许勘探。
环保组织:
呼吁更严厉管制
瑞典和冰岛等北极地区周边国家和环保组织未参加这次会议。英《每日电讯报》认为,丹麦称现有国际条约足以解决各种争端和环保问题,而环保组织则呼吁建立类似《南极条约》的更严格国际规则,指责一些国家抢夺北极地区控制权的行为将危及当地生态环境。
耿学鹏(新华社)
■新闻链接
北极领土争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可以对距其海岸线370公里以内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由于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国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公海。
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有关北极问题,时下尚无类似条约。
北极地区周边各国多在相关地理概念上做文章,导致领土争端事件频发。
比如丹麦正在搜集证据,希望证明北极罗蒙诺索夫海岭与格陵兰岛连在一起,为丹麦对北极资源拥有合法权利提供依据。
俄罗斯官员2007年10月称,俄罗斯“北极-2007”科考活动已搜集足够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隆起从地质角度上讲是东西伯利亚大陆板块的延伸,期望以此证明北极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属于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
近年出现的北极地区领土争端还包括:加拿大和丹麦2004年因一个叫做汉斯的北极小岛发生激烈争执,挪威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边缘海巴伦支海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争议,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在谁拥有从北冰洋沿岸到北极点部分地区的主权问题上存在纷争。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