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已成为悬在亚洲各国股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受海外市场动荡影响,QDII基金净值再次面临冲击。
通胀之忧
仅仅一年前,越南还是全球投资者眼中的宠儿。2006年,越南股市大涨145%,2007年头两个月又上涨51%。该国股市总市值从2006年初的不足10亿美元,猛增至150亿美元。
如今,情况却急转而下。越南的通胀率已飙升至25%,经济近乎失控,贸易赤字猛升,外汇储备则低于外债总额。该国股市较最高点已下跌了60%。
事实上,高通胀已在全亚洲蔓延开来,成为该区域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斯里兰卡通胀率达到20%,巴基斯坦为17%,印尼达10%。印度、新加坡和菲律宾的通胀率均在7%-10%之间。
近期,亚太各国央行纷纷紧缩银根,抑制通胀。昨日,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更是发起了“本国货币”保卫战,以抵制通胀忧虑带来的美元升值和外资抽逃的危险。更有忧虑的投资人惊呼,需警惕“金融危机再次来临”。
冲击QDII
受上述因素影响,亚太股市周二全面收低。新加坡股市下跌1.65%,菲律宾股市挫跌3.42%,至近20个月以来的最低位。A股市场在上调准备金率、国际油价创新高、海外市场收跌的多重压力下,更是巨幅下挫逾7%。6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4.21%,国企股指数亦下跌5.35%。
尽管受灾最重的东南亚诸国并非国内QDII基金的投资重镇,但风雨飘摇的全球资本市场,仍对QDII产品的基金净值构成压力。事实上,在现有5只公布净值的QDII基金中,工银瑞信全球配置与嘉实海外中国均定位于海外中国概念类股;南方与华夏两只QDII产品,投资于全球市场;而上投摩根则专注于亚太股市。
6月6日最新净值显示,南方全球精选报收于0.824元,较前日下跌0.96%;华夏全球报收于0.777元,下跌0.3%;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报收于0.695元,下跌0.14%;嘉实海外报收于0.699元,较前日微涨0.72%。
快报记者 郑焰 安仲文
投资QDII基金
不宜孤注一掷
美国的次级债风暴,令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自年初以来不同程度地下跌。但“覆巢之下,竟有完卵”,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今年至今仍获得正数回报,5月份的涨幅更分别达到11%和16%,摩根士坦利巴西指数今年至今的涨幅更已达到21%。此外,拉美和中东地区亦有不少股市今年获得正数回报。
招商银行的理财专家提醒说,新兴市场中长线的投资前景值得看好,不过由于近期市场仍将维持波动,投资QDII时不宜对某个单一海外市场孤注一掷。
该专家认为,“分散”是投资海外最重要的策略,投资者应当购买包含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的代客境外投资产品,比如招行的“全球核心+卫星双引擎增长组合”,通过成熟和新兴市场,以及股票和债券的有效组合,既能帮投资者把握住新兴市场的机会,又能降低风险。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