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过去这么多天了,何烈胜耳边始终萦绕着一个女童凄厉的哭声:“叔叔,我的腿到哪里去了?”
何烈胜是白下区一位民营企业家,地震发生后,他组建了一支“白下深山救援小分队”,历经十多天,行程4370多公里,足迹遍及104个小山村,到达所有重灾区,发放150多万元物资。
如今,为了让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为了那个哭泣的女童,他找到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要与快报携手一起去四川,建一座残疾人培训基地。希望让千千万万名肢体残缺的同胞重新站起来,面对新生活。
民营企业家成“救灾尖兵”
地震让一座座房屋轰然倒塌,也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南京泰誓工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誓公司)的执行董事何烈胜了解灾区急需食品、水、被子和帐篷等物资后,决定捐献价值100万元的被子、毛毯。
5月14日,10吨救灾物资急速驶出南京,奔向灾区。何烈胜也于当晚只身一人飞抵灾区,夜赴都江堰。5月15日,何烈胜来到汶川映秀镇。“我的眼前是一片废墟,到处是碎瓦片,还有一具具被砸得变形的尸体。”何烈胜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本打算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就回头的他,决定留下来做一名志愿者。一个人势单力薄,他在当地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往深山挺进,救助困在山里的群众。
从5月16日至27日,这支小分队星夜兼程,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行程4370多公里,足迹遍及104个小山村,到达所有重灾区,发放被子、毛毯、矿泉水、方便面等价值150多万元物资。
联手快报共建“残疾人培训基地”
“很多人被从废墟里挖出来之前,胳膊和腿已经坏死了。”何烈胜说,被迫截肢的人太多了,他至今还记得,一个女童哭着问他:“叔叔,我的腿到哪里去了?”实在不忍心再伤害这个女童,他安慰女童:“你乖乖听话,腿会回来的。”
为了抚慰伤者心灵,为了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灾后重建工作尤为重要。他一直在思考:我们还能为灾区同胞做一点什么?
6月27日,当确定南京市对口支援绵竹市之后,何烈胜第一时间联手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决定为绵竹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剑南镇捐建一座残疾人培训基地。不久之后,我们将会拿到当地政府一个统一的重建方案,届时,我们将带一份最好的规划设计,赶赴剑南镇,盖好这座残疾人培训基地。
除了在剑南镇捐建一座残疾人培训基地之外,我们还打算恢复重建剑南镇滨河西路社区。这两个项目总投资需要140万元。
人多力量大!剑南镇还有多个社区需要恢复重建,我们期待更多的爱心企业、热心读者参与对口援建,为灾区同胞重建家园。联系电话:96060。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