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可能不卫生。记者随机送检,40%餐具检出“大肠菌”!
■二惊:暴利。南京人一年买单7000多万,餐馆白赚近3000万!
■三惊:监管空白。由谁来监管不确定,相关部门“打太极”!
似乎一夜之间,一元钱一套的“消毒餐具”占遍了南京大小饭店的餐桌。外出就餐时碗筷不再免费,而是用塑料膜裹好,花一元钱才能买到“使用权”。然而,这“一元钱”买到的真是百分之百的健康和安全吗?
连日来,快报记者对南京的“消毒餐具”供销、使用环节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随机抽取了一批“消毒餐具”送往省疾控部门检验,得出的结果让人吃惊:部分餐具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而在这些餐具背后,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利益链:餐馆、餐具消毒公司从消费者口袋中掏走的“碗筷费”相当惊人,每年南京消费者为“一元餐具”买单的费用大约是7300万元!
可能不卫生
当服务员将薄膜密封的白净餐具摆上来时,很少有人会对它的卫生性产生怀疑。但事实上,白净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问题,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
5家“消毒餐具”
2家检出大肠菌
惊!
封塑好的“消毒餐具”看起来洁白光亮。为了解它们的实际卫生程度究竟有多高,快报记者日前从南京市的大中型餐馆中,随机选择了5个品牌的“消毒餐具”,在确保塑料包装完好的情况下,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
6月18日,省疾控中心出具了检验报告。在5个品牌的“消毒餐具”中,有2个品牌检出了大肠菌群,且都存在菌落总数情况高于标准限定的情况。其中,标注为“晶信至选”的消毒餐具套装中,碗的菌落总数达2080(CFU/cm2),而标准规定是<1(CFU/cm2)。另一家标注为“洁丽雅”的消毒餐具套装中,碟子的菌落总数为6(CFU/cm2)。上述两家在大肠菌群的检验中,结果也都显示“检出”,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是“不得检出”。
省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大肠菌群等指标是衡量餐具受污染程度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涉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消费者使用含有大肠菌群或菌落总数超标的餐具后,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腹泻、患上痢疾等肠道疾病。
专家认为,一些“消毒餐具”之所以检出大肠菌群,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操作时手上的细菌污染、水和洗涤剂污染等。另外,封塑“消毒餐具”的包装膜,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潜在污染源。
下表为5个品牌“消毒餐具”的随机送检结果:
品牌 生产单位 使用的餐馆(部分) 菌落总数(CFU/cm2) 大肠菌群(/50cm2)
晶信至选 南京晶信至选 铖记粤港小厨 碗 2080 碗 检出
餐具消毒有限公司 洪湖人家等 碟 2 碟 检出
洁丽雅 南京洁丽雅 渝仁渔庄等 碗 2 碗 检出
餐具消毒中心 碟 6 碟 检出
康神 康神餐具 私房菜馆等 碗 <1 碗 未检出
消毒配送中心 碟 <1 碟 未检出
阿福 南京阿福餐具用品 金鹰大酒楼 碗 <1 碗 未检出
消毒有限公司 靓蛙馆等 碟 <1 碟 未检出
喜乐多 南京下关区喜乐多 老湾菜馆等 碗 <1 碗 未检出
餐具消毒配送中心 碟 <1 碟 未检出
备注:1、致病菌均未检出。
2、上述送检样品中,除了“阿福”为每套5件餐具外,其他4个品牌均为每套4件:碗、碟、汤匙、小茶盅。每品牌样品一律只抽检了其中的碗、碟2件,所以上述检验结果不代表未检的汤匙、小茶盅的卫生状况。
部分消毒餐具厂家
污水横流肮脏不堪
惊!
号称“消毒餐具”,有的却存在如此严重的污染!究竟这些餐具是怎么“消毒”的?连日来,快报记者对南京部分餐具消毒企业进行了暗访和调查。
目前,南京大大小小的餐具消毒企业多达上百家,绝大多数都位于城郊接合部,虽然餐具的外包装上通常标有地址,但是都得花上一番工夫才能找到。
南京晶信至选餐具消毒有限公司标注的地址位于藤子村,租借的是一处外观老旧的厂房。记者发现,这里从餐具回收、清洗、包装到装车运输,全部是敞开式的,外来人员轻易就能进出,这与相关规范要求的餐具消毒车间、包装车间必须隔离和无菌化操作的条件相去甚远。
尤其是餐具回收、清洗现场,地面污水横流,直接从餐馆收回来的碗碟都粘着油污、饭菜残羹,工人们先把它们清理到几个大塑料桶里,再蹲在地上用水对着餐具冲洗;这个环节完成后,餐具被装进筐里,搬到一旁用瓷砖垒砌的大池子边;池子里放满了水,水里显然添加了洗涤液体,看起来有些黏稠,水面上则漂着较厚的一层淡黄色看似油污的沫子,一位中年男子将餐具端起来连筐一起放进池子里浸泡。
整个车间里,唯一算得上“机械化设备”的,就是一台带式洗碗机。中年男子告诉记者,餐具浸泡过后,再送进洗碗机里清洗。
餐具从洗碗机里出来后,就要进入包装环节了。几位女工围坐在一起,将餐具按照碗、碟、汤匙、小茶盅每4件一套归在一起,逐套手工包装进塑料袋,再用封塑机压塑成形——一套“消毒”好的餐具就完成了。
大约中午时分,一辆面包车开进了车间大门,车内的座椅已经全部被拆除,专门用来盛放餐具。司机把后备箱盖打开,工人们将一个个规格统一的整理箱搬上了车——整理箱内放的都是封塑后的餐具。记者了解到,根据规范,运送餐具的车辆应该与运送食品的车一样保持整洁卫生,但是这辆面包车明显已经破旧不堪。司机说,这些餐具装好后将运进城,方向是草场门、夫子庙一带,他们每天有两三辆车负责送货。
而记者暗访的另外几家消毒公司,大多比较警惕,外人较难进入车间。在迈皋桥长营村附近的弥博餐具消毒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的卫生情况稍好一些,蓝色塑料筐里放着已经清洗好的或者包装好的餐具,正中间摆了一个很大的台子,十多个工人在将餐具分类。屋里能看到洗碗机、消毒柜等设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餐具都是用消毒柜来消毒的。
在位于雨花台区双龙路的阿福餐具消毒公司,记者看到,餐具回收冲洗的地点与消毒、包装的车间是分开设置的,前者在室外搭了一个类似帐篷一样的地方,这样不太会产生交叉污染。但是消毒、包装车间的卫生条件以及操作环节如何,因为老板和员工不让外人进入,所以不得而知……
总体来看,南京餐具消毒企业的规模和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之所以选择在城郊接合部,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房租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有关部门的检查,“天高皇帝远,否则在他们眼皮底下,一查就查到了,谁能受得了?”
工人们清洗满是油污的餐具
池子里的水面上漂着满是油污的沫子
厂区内杂乱无章
运送餐具的面包车破旧不堪
暗访中,一间稍微正规一点的车间
其实很暴利
现在,“消毒餐具”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运到市区大大小小的餐馆。那么,究竟它们是怎么获得商家的青睐,从而登上消费者的餐桌的?记者调查发现,因为背后有庞大的利益链支撑,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要简单。
南京食客一年多掏7000多万
餐馆一年白赚2900万
七成餐馆在用
首先,“消毒餐具”在南京餐馆业的“占有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为了解这类餐具的使用情况,记者选择了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北门桥一带作为模本,随机走访了10家中小型餐馆,发现其中7家提供收费“消毒餐具”(5家为强制使用),另外3家不提供“消毒餐具”。
使用一元钱“消毒餐具”的7家餐馆及选用品牌为:
靓蛙馆 使用“阿福”消毒餐具。
渝仁渔庄 使用“洁丽雅”消毒餐具。
粤泰源 使用“阿福”消毒餐具。
铖记粤港小厨 使用“晶信至选” 消毒餐具。
洪湖人家 使用“晶信至选” 消毒餐具。
私房菜馆 使用“康神” 消毒餐具。
老湾菜馆 使用“喜乐多” 消毒餐具。
不使用一元钱“消毒餐具”的3家为:
老妈火锅、彤德莱火锅、尹氏鸡汁汤包,提供店方自己清洗的餐具。
以北门桥的这一模本来测算,消毒餐具的“占有率”为70%,而这与南京全市餐饮业使用消毒餐具的情况基本一致。记者向业内人士求证这一比例时,康神餐具消毒配送中心负责人给出的数字是60%-70%,康立福餐具消毒公司负责人给出的数字是60%多,同时他们也承认,一些大的酒店、宾馆和饭店“做不进去”,因为这些地方有自己的餐具消毒制度和设施。
而在苜蓿园大街附近,记者发现部分餐馆使用的消毒餐具更为惊人:干脆就是一个塑料包装袋封好的餐具,没有品牌、没有厂家、没有地址,完全是“三无产品”!
南京餐饮商会秘书长宋佳玲告诉记者,全市餐饮企业有13000多家,中小型餐饮企业约占50%。记者据此测算,如果这部分中小型餐饮企业中使用“消毒餐具”的比例平均是65%,那么总数就是4000多家。不过,宋佳玲认为“实际数字比这要低”。
进餐馆“零门槛”
其次,“消毒餐具”进餐馆几乎可谓“零门槛”。
记者以准备开餐馆为由,与数家餐具消毒公司取得了联系。对方除了供货价格,首先关心的就是饭店大小,有多少个“餐位”,当然餐位越多使用量就越大;接着是距离远近,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送货成本。
通常而言,一元消毒餐具进餐馆“销售”,运行模式基本如下:
餐具消毒公司上门推销一元钱“消毒餐具”,双方价格谈拢即可供货——此环节餐馆无须交押金,双方也无须签协议。
一般每天上午在餐馆开门营业前,消毒公司的车辆陆续开始送货、补货,同时把前一天餐馆用过的脏餐具收回去重新清洗——此环节餐馆只要在单子上签收一下,认可前一天的使用量。
大约每十天左右,餐具消毒公司会与餐馆结一次账——如果其间出现了损耗,例如碗碟摔坏了、丢失了,餐馆一律不用负责,都由消毒公司承担。
商谈中,记者提出一些较为关键的问题,诸如“卫生质量是否过关”“有没有卫生检验报告”“要不要签协议”等,对方却大而化之,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尤其当记者提出,能否到公司消毒现场看一下卫生条件时,对方更是无一例外地回绝了。
其中一家餐具消毒企业负责人更是直言:“关心卫生检验报告的餐馆极少极少,更没有要来厂里看的,人家关心的都是价格……”
“一元钱”的利益分配:6毛与4毛
在消费者掏出的1元钱中,餐具消毒企业拿走多少?餐馆又拿走了多少?记者调查发现,两者之间的分割比例平均为6:4。也就是说,餐具消毒企业拿走6毛钱,餐馆拿走4毛钱。
所不同的是,餐具消毒企业拿走的“6”当中,有5毛左右是成本费用,实际利润只有1毛左右。而餐馆拿走的“4”当中,基本是纯利润,没有任何投入,“净得的”。这就是为什么餐馆都乐于接受一元钱“消毒餐具”的原因:赚钱、省事!
先看餐具消毒企业:
拿走6毛,实际利润1毛
在记者暗访的数家消毒公司中,给餐馆的供货价格不尽相同,平均0.60元左右,最便宜的0.40元,最贵的0.65元。
以“康神”为例,4件套送到餐馆价格是每套0.60元,带筷子的5件套是0.65元,如果需求量大的话可以再让3分钱;“伊莱德”消毒餐具的一位业务经理说,根据送货距离远近,价格各不相同。最便宜的不带玻璃杯的要0.55元,距离最远的要0.80元……
“康神”的负责人说,能把成本降低在0.50元以下的生产厂家极少。开一家正规的餐具消毒公司,先期的场地、设备投入要几十万元,后期主要有人工、餐具购买、水电和洗涤剂成本等投入。这其中,人工成本占大头,一般每人月工资千元左右,包吃住;其次,因为餐具是易耗品,而且损耗都由消毒公司承担,所以每个月还有滚动投入,利润有限。
再看餐馆:
拿走4毛,实际利润更高
几乎所有受访的餐具消毒企业都感叹:“餐馆一点事不费,利润还比我们高得多。”
“康神”消毒公司负责人坦言,他曾经给餐馆算过账,通过“一元钱”消毒餐具,至少能“赚”到四方面的钱:一是与消毒公司分成,即4毛钱;二是清洗餐具的水、电、人工费用都省了;三是减少了餐具损耗,这部分成本转嫁给了餐具消毒公司;四是针对新开张的餐馆,能省下一大笔餐具购置费,小件几乎全省了,只买些大件就可以了。
“按照一天用1000套餐具来算,这几条合在一起,一家餐馆一年在餐具方面的费用能省下15万-18万元!”该负责人称。
“一天20万套”背后的庞大利润
从南京全市来看,消费者每用一套“消毒餐具”虽然只有一元钱,但每天、每月、每年的花费却非常惊人!
仍以北门桥为例。在记者暗访的10家餐馆中,7家使用消毒餐具的餐馆中有5家为强制使用。根据餐位数及就座率保守估计,这7家餐馆每天的消毒餐具的消耗量在1200套左右,平均每家是170套左右。按照平均每套0.40元的利润,平均每家每天单纯从消毒餐具赚的钱约为68元。
据“康神”消毒公司负责人称,不久前他们曾经考虑成立南京市餐具消毒行业协会,所以对整个行业的情况摸了一次底。根据全市餐具消毒企业的数量(70多家),以及每家企业每天的生产规模,测算出来南京市每天使用的一元钱“消毒餐具”数量约为20万套。
按这个数字算下来,每月使用量是600多万套,一年365天使用量就是7300万套!按照每套1元钱计算,南京的消费者每月要为“消毒餐具”掏出600多万元,一年要掏出7300万元!
按照前文所分析的利润分成,其中餐具消毒企业拿走7300万元的60%,约4380万元,利润为每套0.10元,共730万元;餐饮企业拿走7300万元的40%,利润共2920万元!
管理太混乱
显然,“一元钱”消毒餐具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餐馆收费的合法性,还是对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同样惊人的政策缺位。
“一元钱”是否该收?谁来保证“消毒餐具”的安全卫生?这两个眼下亟待回答的问题,却被打了“太极”。
“一元钱”本不该收
“卫生关”没人来把
关于收费——
“一元钱”是否该收?
消协称“违法”
对部分饭店不告知要收费或是只提供“消毒餐具”的行为,中消协、江苏省消协明确表示,其实质是强制消费、重复性收费。
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5项明确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此前在《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也有类似规定。餐饮经营者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方,为消费者配备卫生的餐具是提供餐饮服务时的附随义务,并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用,提供经过消毒并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使用消毒餐具。在这种规定下,消费者即便使用了收费餐具也可拒绝“埋单”。
关于安全——
你管?我管?他管?
部门虽多不知谁管
开一家餐具消毒公司要花多少钱?记者从南京市工商部门了解到,注册资金最低3万元即可,而且无需任何前置审批。因为卫生部门对这一行业并不核发卫生许可证,所以工商局在审批营业执照的时候也就不需要注册人提供相关资质。
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然而,当记者向有关部门联系采访时,却遭遇了“太极”。
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餐具消毒企业不发许可证,但是对消毒机构提供的“餐具”进行监管,实行抽检。对餐馆而言,不论是自己消毒的还是购买的消毒餐具,都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购买消毒餐具时要向消毒企业索要检验报告。
至于餐具消毒企业归谁管,有关人士建议记者向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了解,因为后者是负责食品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监督检查的。
记者转而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取得了联系,该办公室设在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到记者提出的采访意图后,有关人士叹气说,尽管食安委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牵头单位,但是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能都分在了各个部门,比如工商、卫生、农林等;至于消毒餐具归谁管,“如果没有明确,那就还是块空白。”该人士表示,食安委本身并没有执法权,在很多问题上也很无奈。况且,消毒餐具的问题目前在全国都存在,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也不好对此发表什么看法。
“说不管又管,
说管又不管”
记者了解到,《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卫生部于2004年取消了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审批,这也正是各级卫生部门所称“缺乏行政许可依据”的主要原因。
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把餐饮服务环节纳入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范畴,但是餐具消毒服务并没有成为食品生产经营的一个环节。
鉴于上述原因,近几年来各地对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也就停留在“说管又不管,说不管又管”“不管不行,想管又不知怎么管”的尴尬状态。
以南京为例,2006年8月份该市卫生监督所就下发了一个文件:《南京市餐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对餐具集中消毒服务的选址、内外环境、场所、设备、设施、运输工具、清洗消毒用水、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存放容器、清洗消毒设备均提出了相应的卫生要求。
然而,这份文件并没有真正被落实并起到应有的效果。当年12月初,南京市卫生局就此召开了一次会议。记者通过知情人士了解到,这次会议以“纪要”的形式,对南京的餐具集中消毒管理达成了几项共识:
首先,2006年8月份下发的这份《管理办法》对消毒企业的要求和标准是“指导性的”,没有强制性。其次,对餐具集中消毒企业没有行政许可依据,所以卫生部门不发卫生许可证。
但是“纪要”同时称,卫生部门对餐具集中消毒企业具有监管职责,在日常监管中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可以对消毒后的餐具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抽样检测不合格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然而,在处罚问题上还有另一条意见:对餐具消毒企业的行政处罚没有法律依据,要慎重对待。
正是在上述原因下,《南京市餐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几成一纸空文。甚至就连卫生监管部门本身也做不到完全“规范”。《办法》规定,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餐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实施卫生监督,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餐具消毒效果监测。但实际上,相关监测的频率远远低于规定。
关于未来——
餐饮商会建议
餐馆要把卫生关
南京餐饮商会秘书长宋佳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提供洗净、消毒的餐具,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该就此多做宣传、加强监管。既然一些小餐馆没有能力达到这一要求,那也可以寻求第三方服务,购买消毒过的餐具提供给消费者。只是在提供消毒餐具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合法。
她倡议餐饮企业在购买消毒餐具时,一要与消毒企业签订正规协议,二要索取检验合格报告,确保餐具安全卫生。其次,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提前告知“一元收费”。如果消费者拒绝使用收费餐具,那就应该无条件提供免费的、安全卫生的餐具。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实习生 刁艳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