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不降反涨,最着急的是低收入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昨天,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彭向峰等做客“中国江苏”政府网,介绍确保“有房住”的各项举措,并与网友互动交流。据透露,针对新就业人群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将在全省推广。
一位网友说:“我大学毕业两年,房价一天天飙升,买房对于我来说越来越不现实,政府可否将非当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列为所在城市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的受益对象?”
还有一位网友自称“来自农村的80后大学毕业生”,形容他们这一群体处在一种“吃不饱、饿不死”的夹生状态,“房子对我们来说已是一种不敢想而又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大城市找不到立足之地,已经走近30岁的我们,更不敢谈不敢想婚姻、家庭……读大学、走出农村是几代人的愿望,但如今我们却面临着再次回到农村的考验……”这位网友建议,政府在制定“住有所居”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像他们这样的来自农村的“夹心层”。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彭向峰表示,江苏制定的“住有所居”目标,是要“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住房,低收入家庭住得上经济适用住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省政府已将住房保障列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对解决大学生等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也非常重视,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主要解决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问题。目前,苏州、常州、南通等市已经进行试点,在总结他们的经验后,将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向全省推广,让这项政策惠及全省的新就业人群。
其次,新就业人员在购房时也能享受到特殊政策。一方面,督促各单位按时足额为新就业人员建缴住房公积金,确保他们能够在将来购买自住住房时使用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另一方面,允许新就业人员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个人住房租金,从去年开始全省已经普遍推行该项政策。
对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网友们也多有质疑。一位网友说:“我出生在广东,工作在南京,常住在鼓楼。现在要结婚,就差一套房。手上钱不多,家里没金库,房价那么高,让不让人活?请问,鼓楼区哪儿还有8000元/平方米左右、2000年前后的房子?”还有网友说:“老百姓买得起房是解决‘住有所居’的首要条件,房价只见涨不见降,看样子,要实现‘住有所居’,不解决房价问题似乎很难实现啊!”
彭向峰就此表示,实现“住有所居”,并非是人人拥有产权住房,而是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居住权益。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解决住房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购房,二是租房。目前,江苏正积极探索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各种住房消费需求。对当前的房价,将通过加强引导和监管,正在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加强商品房定价和价格变动监管的相关措施,努力保持房价的稳定。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