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玄武湖老照片,勾起了市民心底的怀旧情结,活动也进入高潮。昨天,玄武湖公园管理处负责收老照片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前来送照片的市民排成长队等候。截至傍晚记者发稿时止,登记名单编号已排到了386号,“很多市民一送就是好几张,现在我们收到的照片少说也有两千张,根本来不及统计。”工作人员嘶哑着嗓子告诉记者。
一本影集记录玄武湖情缘
任书红女士一来报名,就把大家都给“镇”住了。别人最多带几张照片来,她拿出手的是一本厚厚的影集。翻开来,里面有好几十张照片全都是在玄武湖边拍的。任女士说,她今年50岁,从几岁到现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她都有在玄武湖的照片。记者看到,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张3个孩子站在桥边的。“这是姊妹仨跟着爸妈去玄武湖拍的,当时我才几岁。戴着红领巾的,是在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到玄武湖看露天电影时拍的。”任女士说,影集里的照片,记录了她与玄武湖半个世纪的故事。
挂个相机来玄武湖很神气
拿着黑色捷克相机,一脸灿烂阳光的笑容,身后湖水盈盈,还隐约能看到远处的塔。李令道说,这是他1964年拍的照片。那个年代,相机对普通市民来说,绝对是奢侈品,“新街口有家叫做红梅的维修站,我有亲戚在里面工作,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好不容易才借到了这个相机”。当时在风景区里,自己举个相机拍照,那是很神气很风光的事情。
杨忠毕业后一工作,就被分进了公园照像馆帮游客拍照。每份是“四相一底”,八毛六分钱,加上四分钱邮票,这是南京市内的价格,要是外地游客,邮资还要贵一些。逢年过节,照像馆生意特别火,每天拍个十卷八卷不在话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相机越来越普及,生意渐渐就差了。
快报记者 孙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