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城地下通道工程于2007年10月建成通车,当年曾是常州市的重点工程,然而却在修好后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地道上方的辅路翻修不断。今年8月中旬,建设部门再次投资400万计划将道路改造成快车道。好好的道路为何频繁翻修?建成不到两年,为啥花巨资改造?《生活常州》就此展开调查。
网友发帖
辅路两年内修了10多次
这两天,在常州一家网站论坛上,一位叫“cvxk”的网友发了一个题为“惊!常州史上最豆腐渣工程,两年时间翻修十余次!”的帖子。这位网友在帖子中这样描述:常州科教城地道工程是2007年10月建成通车的,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却已经翻修了十余次。这次更离谱,不管新的旧的,全部挖掉重来一遍。你说这算不算常州最豆腐渣工程?如果这条路上有车还说得过去,偏偏这条路上除了4条线路的公交车,主要是科教城工作人员的汽车,走的最多的大概就是两条腿的人了。在科教城上班的人都知道,科教城的这条路动不动就会堵起来修。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8月份,大修小修不断。这次更是从8月14号修到9月28号。路上的斑马线都是新的,但是路却一半坏,一半新,为什么啊?
帖子得到不少网友回帖认同,截至昨天下午,跟帖数超过了100多个。一位网友回帖说,那里的路经常要挖掉重新铺设路面,“我们科教城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作证!又没有什么大的车辆路过,为什么工程质量这么差呢?难道中间有什么猫腻?相关监督部门为什么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现场
一半道路正在开挖施工
那么帖子的描述到底符不符合实情呢?《生活常州》从常州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目前科教城道路正封闭施工,B11、2、302、320路公交车将改从常武中路地下隧道通行,临时撤销常州科教城站。
昨天,《生活常州》来到科教城发现,地道上方两侧是科教城内各学校单位的大楼,中间则是一个大转盘。地道两侧上方的辅路,东侧的道路已被全部挖掉,几辆工程车正在紧张施工。西侧的道路尚未动工,但工人们介绍说,很快就要动工了。《生活常州》发现,西侧未动的柏油路面上,贴满了一个个新修的“补丁”,路面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地道上方辅路入口两侧设有交通指示牌“禁止过往机动车入内”。但是在辅路两边却都设有公交站,站牌上写明该站是“常州科教城”。附近的一位居民对此摇头说道,“地道上面的路三天两头就要修一回,估计不下20次了。才造好的新路怎么老是修啊?别的地方路没这样的!”
建设部门
道路等级不够,需要翻修
对于网友反映道路老是翻修问题,常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解释,地道上方的辅路,按照市里规划是非机动车道,“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通行,道路的硬度等标准肯定达不到机动车车道的要求,因此才会出现竣工不到两年,老是翻修的情况。”《生活常州》了解到,地道上的辅路当初设计建造时确定其是非机动车道,但从道路两侧及科教城交通状况来说,辅路却是进出科教城的一条必经之路。
那么这条通往科教城的必经之路当初为什么要修成非机动车道?
常州市建设局有关人士表示,科教城的发展比预想的要快很多,这两年进出园区的人员和车辆迅速增加,特别是许多没有车的师生和研发人员,乘坐公交车进出园区十分不便。为方便市民进出,经多方面协商,将原来从隧道通过的B11路、320路、302路公交车改从辅路经过,同时引入2路公交车,并在科教城大门旁设立了公交站台。但由于辅路本身是按照非机动道路设计施工的,路基相对要薄,因而才出现了时常翻修现象。因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本不是道路工程质量问题,而是道路等级不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路基,因此决定重新设计建造。
采访中,一位在科教城上班的市民说道,他2007年初刚到那边上班时,科教城还没有站台,他每天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江苏工业学院门口后,再步行20分钟到办公室,“我一天的走路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公交车上是3个小时。开了公交站后,科教城的师生出行确实方便了很多。”
市政部门
这次改造需400万元
《生活常州》了解到,这次一个半月的施工将把辅路的道路等级由非机动车道改成快车道,“目前正由武进市政公用管理处具体负责施工。”但是,对于围绕这条路前后出现如此不一致的情况,这位人士表示很无奈,“我们只是执行部门。”
武进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道路确实由其改造,此次改造造价400万,“钱由常州市建设部门出,我们只负责施工。”
一位知情人士说,既然科教城周边道路交通存在出行“必经之路”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而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去年5月份就开始在上面通了公交车,道路等级不够,路面当然要被压烂。但是有关方面为什么事前不考虑周全?现在要花400万再次改造,浪费这么多钱,又该由谁来负责?就此,《生活常州》也将继续关注。
刘国庆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