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科托努
时间:2009年3月
初春的一个深夜,我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搭乘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经巴黎前往几内亚湾的贝宁共和国名城科托努,参加西非法语国家诗歌节。我在戴高乐机场停留了七个小时,趁机写了几首诗歌。之后,换乘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穿越了整个法国,来到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地区,在巴塞罗那附近进入地中海。
以往我曾多次飞越或横渡地中海,却未曾深入撒哈拉腹地。这次总算了却了心愿,飞机在阿尔及尔和奥兰之间的某个地方进入非洲大陆。接下来的好几个小时,飞机都在沙漠上空飞行,要是遇到故障迫降,恐怕无人可以相救。那天天气不错,能够清晰地拍到起伏的地形,原来撒哈拉沙漠不是平地,而是一片丘陵甚或山地。
到达科托努已是夜晚,机场候机厅大小像中国县城的汽车站,却每天进出十来架国际航班。户外气温在30℃上下,西装革履的人可遭罪了。诗歌节主席拉乌尔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几个月前,我们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相识。同机抵达的有几位法国、瑞士和加拿大诗人,还有一位能说流利中文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原来他是非洲的“大山”,这回是应总统召见从日本回国。
当晚我们下榻在一家“和平和爱情”旅店,没有玻璃窗,卫生间和浴室共用。无疑,这是我参加过的国际诗歌节里条件最简陋的,可是诗人们毫无怨言。从第二天开始,我们每天早上去一所学校,与孩子们互动,或朗诵或座谈。贝宁被誉为非洲的拉丁区,诗人们受到普遍的尊重。果然,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停课了。
这幅照片是在一次朗诵之后,小学校长(穿长裙的)叫来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小女生给客人们表演。这个小女娃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节奏感堪比小沈阳,把诗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孩子们贫穷,学到的知识也不多,但却非常快活自在。
蔡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