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俄罗斯正在强势复兴、重整霸业,而这其中,一切都与普京有关。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显露出来的尽是强悍。从总统到总理,角色虽然变换了,却依然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并用自己的方式规划着俄罗斯的明天。俄罗斯还会重新成为超级大国吗?这一点人们不妨从普京身上寻找答案。
[上期回顾]
2000年5月7日,普京在盛大、庄严的仪式上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登上了俄罗斯政坛的最高峰,表面上看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他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这时的俄罗斯,不仅经济困窘,官场腐败,还面临复杂的民族矛盾,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普京。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普京终于决定向那些经济实力强大的金融寡头们宣战了。
寡头们的惊恐
俄罗斯寡头新贵大都是暴发户,他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同平民百姓的贫苦形成了巨大反差。
比如,人们经常能在巴黎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他们动辄一掷千金。周末在俄罗斯你是看不到他们的,他们通常会在欧洲的私人别墅里度过他们的周末。他们还经常出入西班牙和伦敦的奢华场所,而且出门必有保镖跟随。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罗斯近两成居民处于赤贫状态。
傍晚来临的时候,莫斯科街头就会出现一些老妪,手中举着几条干鱼、几根香肠或几包油炸马铃薯片,她们从不叫卖,只是默默地呆立着,眼巴巴地望着过往行人,静候问津者,希望能卖得些许卢布。在一些大城市的地下通道里,也总能见到骨瘦如柴的老妪,伸着颤抖的手,眼泪汪汪地向行人乞讨。
对于这种状况,普京是又痛又恨。人民的困苦让他揪心,寡头们的穷奢极欲让他愤恨。
普京不愿意像叶利钦那样,为了维护少数金融寡头的利益,让自己左右为难,甚至蒙羞受辱,因此上任后便开始与寡头们划清界限。
别列佐夫斯基——这个克里姆林宫以前的常客,因此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失落。他虽然是国家杜马的代表,但是议会里没有自己的党派,说话也没有人听,于是便主动放弃议员资格,成了地地道道的反对派。在普京提出在联邦内加强上下垂直领导的建议后,他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又是发表言论,又是给普京写公开信,声称普京的政策将导致俄罗斯分裂。可见,寡头们早已猖狂到了极点。
寡头们跳得最欢的时候,也是他们末日来到的时候。普京知道,对寡头们下手的时机到了。
自6月份古辛斯基被拘开始到年底的半年时间里,普京连出重拳,寡头们也度过了惊恐不安的半年。
6月20日,莫斯科检察院上诉仲裁法庭,要求重新审核波塔宁的俄国际集团公司收购诺里尔斯克镍公司38%股份的合法性。波塔宁于1997年出资1.7亿美元收购了世界第二大产镍企业诺里尔斯克镍公司,据估计,该公司的实际价值应为3.1亿美元,就是说,收购差价竟达1.4亿美元。波塔宁因支持叶利钦竞选有功曾被任命为政府副总理,有人揭发他正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达成了这笔交易。
6月27日,“阿尔法”集团下属的秋明石油公司被警方搜查。7月12日,俄税务总局对伏尔加汽车公司逃税案展开调查。该公司1999年年产“拉达”轿车65万辆,却虚报产量为20万辆,从而大量逃税。它的后台老板就是在叶利钦时代呼风唤雨的俄头号金融和工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普京在行动,寡头们也没闲着。他们在惊恐不安中等待着机会。机会还真的让他们等来了。“库尔斯克号”的沉没给了这些寡头以可乘之机。他们立即抓住普京对这一灾难的处理情况,利用他们控制的电视台和报纸大肆向普京身上泼脏水。别列佐夫斯基扬言要为遇难者家属捐钱,事后证明,他并没有捐。这时,普京说话了:“对这种慈善行为,我们赞成,最好卖掉地中海岸边的别墅。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的?”
时间很快进入11月,这时俄罗斯的天气已经开始冷起来了。俄总检察院开始传讯别列佐夫斯基,指控他的罪名是:他控制的两家在瑞士注册的公司内外勾结,把俄罗斯航空公司在境外的几亿美金款项清洗并据为己有。该航空公司的总裁就是叶利钦的女婿奥古廖夫,如果深挖到底,必然牵扯到叶家的人。
别列佐夫斯基仗着和叶利钦家族的渊源,有恃无恐,公然拒绝回国接受传讯,并向媒体披露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他曾用俄罗斯航空公司瑞士公司洗的黑钱,赞助普京竞选总统和组建“团结联盟”。
虽然此案背景十分复杂,但普京打击别列佐夫斯基的决心没有动摇。由于别列佐夫斯基的特殊身份,而且他滞留国外不归,给执行司法程序带来了困难。
普京密会叶利钦,取得了叶利钦对处置别列佐夫斯基的支持。叶利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态说:“普京目前对别列佐夫斯基和其他寡头采取强硬立场是正确的,我支持他。”
联邦司法部门依法查封了别列佐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国家别墅和挂着政府牌子的汽车,实际上是把他轰出国外。很显然,普京放了他一马,没有对他穷追猛打。尽管如此,把别列佐夫斯基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也是对寡头作战的一个重大胜利。
普京遭遇大大小小的暗杀
众所周知,普京在1999年8月出任俄政府总理之后,立即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就任总统以后,更是采取各种强硬措施,大力打击车臣恐怖势力。这一切使车臣恐怖分子恨之入骨,除了加紧策划针对普通民众的恐怖活动外,还企图暗杀普京。
普京在任8年间,遭遇大大小小十几次暗杀,但都化险为夷。
第一次,参加索布恰克葬礼遭遇阴谋暗杀。普京出任代总统不到两个月,在前往圣彼得堡参加索布恰克葬礼时,就遭遇首次暗杀阴谋。
第二次,出席雅尔塔独联体峰会险遭恐怖袭击。2000年8月18日,普京到雅尔塔参加独联体国家元首非正式峰会时,遭遇第二次暗杀阴谋。
这时候的雅尔塔,连同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划入乌克兰的领土范围。据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杰尔卡奇事后透露,当时他们获悉并粉碎了一起企图行刺俄总统普京的阴谋,并把这一信息通知了俄方。他说,乌根据有关线索扣押了4名车臣人和几名来自中东国家的人,并对他们严加审讯,随后把他们驱逐出境。然而,这次暗杀阴谋还有余波。
普京回国后的9月11日晚10时许,正当他的车队在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快速行驶的时候,一辆俄制“日古利”牌小轿车一路尾随,最后竟不理会交通警察发出的停车信号,突然冲上前来,把总统车队的一辆“奔驰”牌吉普车撞翻,导致车上人员受伤,而且险些伤及普京。关键时刻,普京的保镖们用护卫车将肇事车撞出了车队。俄联邦安全局为此立案调查,拘捕了肇事的两个年轻人,并对他们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但没有披露最后结果。俄媒体认为,此次交通事故也有可能是涉嫌暗杀普京的阴谋。
第三次,出访阿塞拜疆险遭炸弹袭击。这次暗杀计划在2002年1月9日至10日普京访问阿塞拜疆期间实施。但在此前3个月,阿塞拜疆安全部门就获得有人要在普京访阿时图谋暗杀的情报;而在此前10天,又发现炸弹已被偷偷运入国境。于是,阿警方迅速出动,收缴了爆炸物,逮捕了实施暗杀计划的主要嫌犯。经审讯,此人名叫罗斯塔姆,来自伊拉克,曾在阿富汗恐怖基地接受过训练,而且和车臣非法武装有直接联系。
第四次,一精神病男子闯关欲杀普京。
2002年2月6日中午,一名40岁左右、身材魁梧的高个男子驾驶一辆汽车冲进克里姆林宫围墙。这名男子刚走下汽车,立即被几名卫兵包围起来。该男子对卫兵说:“我名叫伊万·扎伊采夫,我是俄罗斯总统,现在带我去见普京。”卫兵迅速制服了这名男子,并把他押往最近的警察局进行审讯。警方怀疑他有精神病,便把他送往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没想到,接待的医生立即认出了他。
原来,一年前,这名男子曾被另一个警察局送到这家医院检查过,当时他企图驾驶一辆轿车强行冲进克里姆林宫的一扇大门。经审查,警方在他的一本日记中发现了这样的话:“我要砍掉普京的脑袋。”后来医生说,这名男子显然受过精神刺激,因为他的哥哥被人残忍谋杀,砍掉了脑袋。至于这名男子为何要刺杀普京,他向精神病医生作了“解释”。他指控普京是一名“德国间谍”,并使俄罗斯充满“纳粹主义”,导致国内出现许多亲纳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