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G20伦敦金融峰会前夕,周小川的一篇关于货币体系的学术论文,让中国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今,第三次G20金融峰会还有三周才开幕,世界的聚光灯再一次集体对准了中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准了人民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日宣布,中国政府已同意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不超过320亿特别提款权)的IMF债券。这一预期之中的交易当日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但在昨日,随着全球各大媒体竞相披露,中国将以人民币而非普遍认为的美元认购上述IMF债券时,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感到惊讶。
随着IMF将相关合同文本公布在其官方网站,本次中国看似普通的买债举动陡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路透、彭博以及华尔街日报等网站,昨日都在首页显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将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的消息。记者查阅IMF网站公布的合同文本,其中约定支付条款的第五条写道,经双方约定,为了购买IMF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会按照相应的特别提款权(SDR)计算价值,向IMF名下转入人民币。
SDR是由IMF发行、建立在一揽子货币基础上的计价单位。此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内的一些人士呼吁,将SDR用于国际贸易的结算,并使其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形式,以取代因金融危机而信用严重受损的美元。目前,SDR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构成。
有分析人士认为,某种程度上说,这次中国以人民币买IMF债券,可能享受了“特殊待遇”。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说,购买IMF债券一般是用国际上能够接受的货币,从这一点说,人民币是准国际货币。
快报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