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剧本再写书
长篇小说《建国大业》于9月8日出版,一上市就成为关注焦点。9月16日下午,电影《建国大业》公映之后,这本书更火。9月18日晚,快报记者采访到了该书作者之一陈宝光。他告诉记者,3年前他跟王兴东开始写《建国大业》剧本,这部电影开拍之后,应出版社的要求,他们才开始写这本书。
当时,王兴东提出了“能否写人民政协的创建,从根本上搞一部反映第一届政协的故事”,得到了有关领导的支持。于是,他与陈宝光立即投入了创作,他们研究各种史料,并到河北西柏坡、城南庄,到南京、上海等地实地考察采集细节。虽然当时朋友、同事们有诸多建议,但陈宝光和王兴东一直坚持以“会议”为故事的核心,避开三大战役的详述。以会议为线,穿插进了各种惊心动魄的史实,如冯玉祥在参加政协会议途中,离开美国途经黑海在船上被大火烧死;李济深从香港冒险北上,乔装商人一路艰险到达东北大连;张澜在上海险些遭特务绑架沉江暗杀,在地下党的营救下北上开会;杨杰将军马上就要进京开会了,在香港寓所被特务们杀害;新疆的政协代表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达列力汗、阿巴索夫、罗志5位代表,在赴会途中,坐苏联飞机在西伯利亚撞山遇难,全部牺牲……
陈宝光觉得,这个角度非常成功。“我们确立了两点,一方面一定要写毛主席,只有他才能充分反映那个时代。另一方面,要避开前人创作的经典。以前的《大决战》《重庆谈判》《开国大典》等作品已经将当时的历史事件都表现得非常好。只有‘统一战线’这个题材还没有多少人写过。之前,八一厂有个电影叫做《肝胆相照》,涉及到了这个题材,但这部电影没打响,所以我觉得‘统一战线’很有创作余地。”
书更偏重史实
早在电影《建国大业》完成配音之时,陈宝光就已经看过了。那时候,电影没有配乐,随便找了点音乐搭配,几位幕后的主创一起看了看效果。陈宝光看完这版还未全部完成的电影,就已经觉得电影拍得不错。之后,电影公映,好评如潮更加印证了陈宝光的看法。
不过,电影并非完全等同《建国大业》的书,两者差距较大。书是从1947年写起的,电影则从1945年开始讲起。电影中选取的情节、特地渲染的细节也与书中强调的不同。陈宝光表示:“《建国大业》的电影需要戏剧性,但书更加偏重史实,可以说书中98%的内容都是依据可靠的史料写的。当初创作时,我们严格到每一件事都要拿到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
电影中,有两段情节让观众大感新鲜。一段情节是,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四位领导人一起喝酒聊天,喝到最后大家都有点醉,手牵着手高声唱歌。陈宝光表示,书中并没有这样的描写:“根据史料,当时的中共行事是十分谨慎的,三大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后面还有很多大事没有完成,因此即便是打了胜仗,大家一起喝醉酒的可能性也不大。”在书中,作者陈宝光和王兴东用毛主席跟小战士一起玩“撞拐”游戏这样的情节,来表现当时大家打胜仗之后的喜悦心情。
电影中还有一段这样的情节:冯玉祥接到毛泽东的邀请,为参加政协会议,离开美国途经黑海在船上被大火烧死。周恩来知道此事之后,气得忍不住大发脾气,骂情报人员“猪脑袋”。在书中,也绝无此段。陈宝光觉得,依据史料,当时中共是委托苏联方面接冯玉祥参加政协会议的,虽然冯玉祥出事了,但这事本来就是托人家办的,怎么能发脾气怪人家,再说冯玉祥之死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所以在这件事上周恩来大发脾气骂情报人员的可能性不大。
历史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感
不过,对电影做的这些戏剧性的修改,陈宝光觉得情有可原,效果也不错。“电影有时间限制,情节很跳跃,很多事情不能详细地展示。如果有一部电视剧,那表现历史的空间会更大。”此前,王兴东曾经透露,电视剧《建国大业》正在酝酿中。陈宝光表示:“如果我依旧参与电视剧《建国大业》的编剧,我不仅会严格披露历史,也会兼顾戏剧性。”
虽然重视史实,但读者们觉得《建国大业》这本书并不枯燥。陈宝光说:“其实,历史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只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还原出来,可读性还是很强的。”此外,这本书同样重视将领袖人物人性化、生活化,把他们还原成亲切的普通人。之前在接受采访时,王兴东表示,他加入了很多领袖人物的生活细节来使人物更加生动:“举一个生活细节,毛泽东爱抽烟,烟不离手,在特殊战争下表现出毛泽东的个性,善于思考,谋略深远。其中有一个细节写领袖与战士的情节,毛泽东给做饭的炊事兵一支香烟,士兵不舍得抽。后来,炊事兵在敌人空袭中炸死了,毛泽东在他坟前,摆上了几支香烟。”这个桥段在电影中也有展示,观众对此的评价十分高。
群星演绎是好事
电影《建国大业》邀请172位明星大腕演绎,电影上映前,一度有人担心,明星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到剧情的展示。但陈宝光觉得由群星演绎这部电影是件好事。“我发现明星们来演这部电影都特别认真,不是那种应付差事的态度。就算戏份再少他们都会做很多准备工作。还有很多大腕要求不要片酬客串电影,很让我感动。这说明,这个题材有凝聚力。”
陈宝光还透露,在剧本成型之后,很多人希望唐国强来演毛泽东。当时大家的意见是:“唐国强是毛主席特型演员里面最好的演员之一,要是他能演,会让角色更加丰满,更加接近原型。但是,当时唐国强正为自己导演、主演的《解放》忙。后来韩三平说‘我去动员动员’,就这一动员,唐国强就来了。”
快报记者 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