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调令源于权力“裸奔” 华商报 9月17日
8月19日晚,河北武安教育局局长冯云生因即将退休而被免职。在免职决定宣布后的当晚,冯云生却签署了大批调令,将上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第二天,人事科长等人还专门现场办公,集中办理了冯云生签发的调令。据称,在办理这些调令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腐败行为,而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价码”。
(《中国青年报》9月16日)
【华商报一评】
但凡长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这么集中干,风险很不小,可冯前局长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呢?如果“价码说”属实的话,那么“连夜开店、现场收钱”的可能性并不大,把数百名农村教师忽悠到城里排队交钱也要时间的呀,最大的可能便是网民的猜疑:原本已经收了人家的钱,生怕办不成事儿被人告发,不得已仓促上阵。
转念一想:假如冯前局长不是突然被免,假如不是连夜调动,假如不是搞批量生产……那是不是就风平浪静、万事大吉呢?或许,还真是这样的。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武安市教师调动的权力掌握在教育局手里,而多年来,教师调动从未经过局务会讨论,也没有向社会公开过。那些调动的事儿是怎么搞的,或许已经不难想象。根子在哪里?自然是饱受诟病的“一把手”成为“一霸手”,干什么、怎么干,都决定于一把手的“一支笔”。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冯前局长敢把权力“裸奔”到什么程度,放肆到什么程度,离谱到什么程度,对他的监督也几乎就薄弱到了什么程度。
要讲规定,不是没有。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类似约束调动的规定与纪律写出来的很多,被议论的也不少,但怎样转换成为实际行动,却没了约束力。
冯云生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还真不好说。根据以往“突击调动”的案例,大多是签发文件作废、责任人给个警告或者撤职的处分。问题是,离开局长岗位并打算退休的冯云生,还会在乎这警告或者撤职吗?除非当地能够坐实此间发生了权钱交易并诉诸法律,但从此前网民举报后当地部门一面声明消息都是瞎掰、一面不断删除爆料帖子的举动来看,能调查出个什么结果,还很难让人期待。
【现代快报再评】
官员升降这一块是社会比较关注的,买官卖官的案子曝了不少。事实上,在学校等事业单位,在薪酬福利好的垄断国企,员工的进出、调动、职务升迁,有更大量的权力寻租机会。武安县教育局这一出丑剧不过是表演得比较夸张,“戏剧性”太强了点。我不知道,广东许多地方教师空编,代课教师转正任务却未能按期完成,是不是有钱作怪——代课教师大多太穷或太迂而不会跑和送?
我们知道河北武安,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路宿过的地方;1946年至1948年间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驻地,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徐向前等人曾在此战斗和生活,当年冶陶村是解放全中国的后方秘密指挥部。60多年后这个地方的官员变成这副德行,是刘邓和支持他们的老百姓没有想到的吧?看来,文化传统、光荣历史这些东西都靠不住,还是要靠制度建设,靠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创造清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