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开胸验肺”当事人张海超向记者证实,经过众多部门的关注,他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由该公司赔偿张海超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等各项费用共计615000元。
(9月17日新华网)
↓傅万夫:开胸可以经济治愈,验肺必须政策缝合 红网 9月18日 作者:傅万夫
【红网一评】
正是这种一呼百应的联动关注度,使得张海超和他的工友作为一线的代表,得到了特事特办的权利和待遇。这种变通与其说是一种进步,倒不如说是一个看人下菜碟的被动改变。要知道,全国得职业病的何止张海超几人,在众多的职业病危害中,怎么来保证这个群体不再出现“开胸验肺”,或许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了。
“开胸验肺”后,一些地方的职业病主管部门适时地搞了一些整顿,只是,我们渴望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能够给职业病防治带来一些突破的愿望,却随着相关部门的三缄其口而变得扑朔迷离。只见一些零星的小风小浪式检查,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造成张海超被动开胸的职业病鉴定和防治部门的责任缺失。
从社会对开胸验肺的热烈关注,可以看出其影响力绝对不仅仅是声援张海超。在他背后庞大的职业病防治群体,才是开胸验肺事件的主体。因此说,对于“开胸验肺”的结果,需要补偿的不仅仅是张海超和他的工友,还需要相关部门从监管的角度,给整个职业病防治群体一个交代和保证。尤其是如何保证职业病防治和鉴定的过程能够公开、公正、透明。
张海超的开胸可以用经济补偿来了结,但由此带来对职业病领域的验肺却仅仅是个新起点。如果说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能够唤醒更多饱受职业病困扰人群的维权意识以及给一些企业以警示,甚至达到当年孙志刚改变收容制度的效果,或许要比区区60多万的经济补偿更有时代意义。
【现代快报再评】
张海超是理性维权的英雄,在投诉无门之际,他没有选择鱼死网破的报复手段,而是选择了开胸验肺的悲壮方式。虽然若没有媒体关注,他开胸也未必能讨回公道,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的不屈不挠也造福了他的工友。如何造福社会,那就看我们有无诚意,能不能举一反三,全面检讨职业病防治机制了。这里面有工会的责任,有技监和卫生部门的责任,总责在政府有无以人为本的意识。我不认为群众缺乏维权意识,他们需要的只是对政府对工会对司法的信心。我们能给他们以信心吗?希望回答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