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诚邀50位孤寡老人过中秋》②
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与“6868城市呼叫中心”联手,诚邀50位孤寡老人与我们一起过中秋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冠生园、南京市爱心车队也想为孤寡老人献一份爱心,我们的爱心队伍壮大了!
昨天,已有30多位孤寡老人积极报名参与本次活动。此外,还有5位中年空巢父母打来电话,希望陪老人一起过节,也打发自己的寂寞。
大家一起过中秋?
老太太感动得哽咽
“快报真的邀请孤寡老人一起过中秋?!”拨通电话时,李奶奶将信将疑。当记者确切地告诉她,只要她愿意就可以参加时,李奶奶在电话那端哽咽起来。
李奶奶一辈子没有生育。年轻时,她曾领养过一个儿子,悉心培养。不料,养子刚工作一年,便意外溺水身亡了。此后,她和老伴相依为命。那时,夫妻俩聊天时,老伴经常说要照顾她,一定要“走”在她后面。不过,老伴没遵守诺言,5年前已经“走”了。
“一个人也要坚强过下去!”李奶奶说,这些年她极力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每天去广场上打太极,每周还去社区唱歌,她还把快报、电视当成“亲密伙伴”。
不过,逢年过节一个人,她难免心生孤独,常常会怀念死去的老伴和养子。去年,白下区“乐龄之家”派了一位免费保姆,陪她过了中秋节。今年,她不好意思再让保姆不回家,正愁怎么过时,恰巧看到了快报的“邀请函”。
“大家一起怎么过中秋?”“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节目啊?”……李奶奶对这个中秋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理解孤独的滋味
中年妈妈想做志愿者
“我儿子在国外上大学,3年没回来了,我特别理解孤寡老人孤苦伶仃的感受。”昨天,不惑之年的张女士打来电话,想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一起过中秋的活动。
张女士介绍,儿子在家的时候,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她每天的饮食、作息几乎都是围着儿子来安排的。儿子去澳大利亚留学后,她都没怎么好好开伙,“老公经常在外应酬,我就应付着吃一点。”张女士说,除了挂念孩子外,她觉得一切变得无味和清冷。
2006年底,儿子曾回国休假一次,张女士特高兴,一家三口又能团圆了。眼看着儿子越长越高,锻炼出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打心眼里骄傲自豪。不过,儿子却像外交家一样,一回国就忙着和同学聚会、看望老师、购物,难得和父母在家一起吃顿饭,一起说说话。尽管对儿子身上哪一处有胎记,什么时候开口第一次叫爸爸妈妈都记得清清楚楚,但现在儿子换了几个女朋友、在国外留学喜欢看什么电视、有什么收获、遇到什么挫折、将来有何打算……这些问题孩子只愿意和同学朋友交流,就算被问起,回答父母的也只有简单模糊的只言片语。张女士感叹,她和孩子已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子女就像小鸟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张女士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这个中秋,儿子不回来,老公也加班,她决定把白天时间,全部奉献给老人,为老人服务,同时也打发自己的寂寞。
爱心队伍壮大
冠生园送月饼,爱心车队要接老人
“在这个举国狂欢,全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不能把孤寡老人忘记。”南京爱心车队队长陈立新看了快报邀请50位孤寡老人一起过中秋的报道,啧啧称赞,“这个活动好!”
“我们也想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陈立新说,中秋节当天,他会安排一批的哥的姐“待命”,50位孤寡老人中,谁腿脚不灵便,只要招呼爱心车队一声,他们就负责接送老人。
此外,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也准备了50份礼盒,打算给每位参与活动的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慰问。
温馨提示
还有18个名额等着你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32位孤寡老人报名参与本次一起过中秋活动,目前我们还有18个名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您的身边有孤寡、空巢老人,不妨推荐给我们。如果您是一位空巢老人,抓紧时间拨打电话68680000报名。
活动当天,快报记者将与“6868城市呼叫中心”工作人员一起,亲自上门接老人,集体游览夫子庙各个景点。中午,我们设宴请大家品尝夫子庙特色小吃。晚上,我们一起吃月饼,共赏中秋圆月,过一个温馨的团圆节!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