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南京市第四中学的建校80周年庆典,不仅在校师生在校内忙活着,一些五六十岁的人也在帮着接待校友,数千人的活动现场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老人都是老三届联谊会的成员,40年前他们就离开母校,但始终情谊不变,常常聚会,有的人甚至每周一聚。
老三届:1800人联系上1500人
“同学的情谊最深,40年了也难忘。”老三届校友联谊会会长许效康说,四中老三届(66届-68届)共1800名学生,现在联系上了1500多位,还有近百位去世了。“由于历史原因,老三届在中学的时间从3年至8年不等,因此相互之间非常熟悉。”许效康说,不久,这批学生80%以上去了农村、边疆和农场,相互之间是患难之情。后来,很多人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骨干,许多校友在农村从事了行政或教育事业,1977年恢复高考,有不少四中老三届同学走进大学殿堂,去矿山工作的后来分配到公安、铁路等部门。
“学校是大家的根,对母校的依恋永远是那么纯真。”副会长季鹏说,中学时代是大家梦想起飞的时候,所以有浓重的情结。副会长沈克宁是老三届里最小的一个,今年57岁,“师恩难忘。”沈克宁说,虽然在校只读了一年初一,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此次校庆,老三届校友们认养了校园内的一棵60号杉树,60代表20世纪60年代的老三届。大家还捐资建造了当年读书的菠萝山麓的护坡绿化墙工程。已进入老年的他们,如今组织了合唱团,每周日在母校的音乐厅排练,他们还在网上开了讨论版,共同回忆过去。
巾帼女儿班:每月都要聚会叙旧
除了学校设立的校友接待站,四中校园里的一角颇为引人注目,悬挂的横幅显示,这里只接待64届女生班的成员,接待人员是几个时髦漂亮的老太太。“我们都60岁出头了,但每个月还是要聚会一次,这会让我们重回少女时代,感受最纯真的友谊。”女生班的王健玲说,1961年9月1日,54名女生进入了南京四中初一年级,因为正好人数够一个班,又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教育,于是就编成了64届巾帼女儿班。“大家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质量的含金量高,老师也教得尽心。昨天女生班54人来了20多位,个个打扮得非常漂亮,像过节一样。”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