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学者、“潜规则”学说创立者吴思来到南京做客“太湖论坛”,与官员、经济界人士和学者们畅谈“潜规则”。
作为一位历史学者,吴思用“潜规则”来形容历史上民和官、官场内部的关系,“满口仁义道德,暗中潜规则横行。”他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当贪官的理由》里,最早正式提出“潜规则”的概念,该文后来被收进了《潜规则》这本书。“这个词越用越多,有时候甚至连词性都改了,由名词变成了动词——‘×××被潜规则’了……”吴思有些无奈地笑称,与最初的涵义相比,“潜规则”自身已经起了变化。此外,也不乏一些“借壳”的,例如某些消费领域的商业欺诈行为,常常也被看成是“潜规则”的一种,用得多了,现行“潜规则”的范围也就约定俗成了。
吴思认为,“潜规则”之所以越来越横行、应用越来越广泛,说明“正式规则”有问题——被“潜规则”架空了。
吴思说,现实生活中,“潜规则”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连。当事双方利用“潜规则”进行私下交易的时候,他们实际上联合形成了一个对抗第三方正式代表的联盟,众多而强大联盟的形成,使得“潜规则”具备了长期的、强大的甚至稳定的对抗能力。“如果种种约束制度不改,要想让潜规则减少或消失,实在是太难了!”吴思摇摇头。
■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