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有种辅导班,叫幼小衔接班
大人孩子苦着脸,抢着上这个班 为什么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有种辅导班,叫幼小衔接班大人孩子苦着脸,抢着上这个班 为什么呢?
  每逢周末,在南京,有这么一群孩子,坐在教室里学着a_o_e,学着3+7=10……他们不是小学生,而是一群幼儿园的孩子!这里也不是小学课堂,而是幼小衔接班!

  据悉,从今年秋天开始,山东省教育厅明确发文:各种学前班(小学预科班)一律停止招生;而南京早在1999年就已经取消了学前班。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看看众多红红火火的幼小衔接班就可以知道了:虽然收费数百到数千元,不少幼小衔接班却人满为患;但同时,很多家长又叫苦不迭,直称其为变相的“学前班”,逼得孩子们早早学习小学知识。

  那么,南京的幼小衔接班到底为什么让人爱恨交加呢?

  “我们都上了”

  那些上幼小衔接班的孩子

  40个孩子

  半数以上被“衔接”

  昨天下午1:06,正是小学生们在校吃完午饭休息的时间,记者来到了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一(3)班教室。

  “小朋友,你们当中哪些人在幼儿园时上过幼小衔接班,就是学拼音,或学数学,学小学学习习惯的那种?”记者发问。“我上过,我上过!”孩子们争着举手,记者数了数,已经超过了20人。而这个教室中午集中了一(3)班和一(4)班中午在校吃饭的小朋友,共40人。

  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记者随后又探访了白下区的一所名校。在其中一个班,47个孩子当中也有一大半上过幼小衔接班,能认识3000字以上的一年级孩子竟有好几个,一般孩子能认五六百字没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上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名校远远多于普通小学。一般普通小学上过的孩子只占一半不到,而有的名校,一个班里没上过的只有个位数。记者在一所名校调查发现,不少小朋友是老相识——他们在校外的辅导班就已经是同学了。

  “我们一起上奥数的!”一个小男孩的说法令记者吃惊,他说,自己的幼小衔接班其实是奥数启蒙班,绕来绕去的,幼儿园大班时整整上了一年。因为妈妈说以后要向名牌中学冲刺,从小就要打好基础!

  那些火爆的幼小衔接班

  收费上千

  教的多是小学知识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都上幼小衔接班呢?从一位家长在网上发的帖子可见一斑:“幼小衔接”是针对大班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而开设的课程。教的内容可以应付小学入学时的面谈,也能在刚进小学时让孩子适应得更快一些。”但是,幼小衔接班真的像这位家长说的这么管用,以致大家不惜重金去争着抢着上吗?

  记者走访了一家少年宫的幼小衔接班,这里的收费算是比较低的,只要280元;而一家以高校名义主办的幼小衔接班,收费1000元,一周上半天课,时长为一个学期;另一家全国连锁的社会办学机构开出的费用是三个月1700元;还有更贵的超过了2000元。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这些幼小衔接班的学习内容包括思维数学、观察力,思维力的训练,汉字、拼音的学习等,也会教一些应付小学入学面谈的办法。

  “每天幼儿园放学以后就去辅导班,一个星期要去五天,要学数学题,很难的。老师还给我们学看图说话,后来小学面试的时候就有的。”一个一年级小男孩告诉记者,感觉在幼小衔接班里学的内容跟小学面谈时很像。

  “就像大学毕业找工作要包装一下,做个面试培训。我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自如地应对小学入学面谈,给老师留个好印象。”一位家长表示。

  “我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班,有的学得不错,但有的只是学了点皮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校教师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学前班”请的是退休老师,教的内容比较陈旧。比如现在的拼音读法上是直呼,但有些孩子在外面学的是拼读,还有些发音的响亮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一旦学会了一些不太正确的,要改过来很难,还有一些孩子是倒笔画,也是从校外学来的。“的确有些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在入学后会学起来更快一些,但也会带来坐不住的毛病,对小学没有好奇心了。”

  “你敢不上吗”

  既然很多老师、家长都认为幼小衔接班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可为什么幼小衔接班的招生在每一届大班孩子中仍然非常火爆?一位教育界人士一针见血地向记者指出了幼小衔接班长盛不衰的根本——

  1

  小学进度问题

  一个月教完拼音 事先没学跟不上

  别的都还好,就是拼音教得实在太快了!“不止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小学一年级的拼音实在是教得太快,一个多月全教完了。”这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一个多月,孩子要适应小学生活,还要学拼音,很吃力。“很多家长对此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把拼音教学进度放得这么快,如果慢一点,孩子就不会感到那么困难了。”

  那么,事实究竟怎样?这是个别家长个别孩子的感受,还是普遍问题?

  “因为没有上幼小衔接班,现在感觉小孩的拼音明显跟不上,真是后悔!”玄武区一所名牌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在班级QQ群里发牢骚,引起了几位家长的共鸣。

  “在名校,没上过幼小衔接班肯定吃亏!那么多家长都是择校来的,对孩子教育重视得不得了,当然不愿输在起跑线上。本来我家小孩挺聪明的,可现在剩下的只有自卑感了!”刘女士在QQ群里做了一个小调查,班里48个孩子,有40个都上过幼小衔接班,或是家里人教过。

  “会所有的拼音,还能做20以内的加减法,太强!”显然,刘女士的儿子比别人起步晚了不少,想短期内赶上不容易。“他因为拼音不过关,经常和几个‘难兄难弟’一起被留下来开‘小灶’,只要一看到放学的队伍里没有他,我心里就一沉。”刘女士说,如果有人问她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她给出的答案肯定与以往不同了,会建议孩子“上,一定要上!”

  “家长们说得有道理,我们也认为拼音的教学进度有些快,但也是因人因校而异的。”一位小班化小学的教学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学校的择校生较少,地段生较多,上过幼小衔接班的人不多,很多孩子没有拼音基础,这样要想在一个多月中全学完,如果没有课后家长配合巩固,还是挺难的。但在一些名校,由于学生基本都有了拼音基础,所以教起来相对顺利。

  “这其实就是个循环。学校因为学生有基础就教得快;而下一届的学生又因为听说学校教得快就提前去上辅导班。这样循环下去,幼小衔接班自然有市场了。”那么,是否能够统一放慢拼音教学的步调呢?“我们用的都是苏教版的教材,要求拼音教学只花一个多月,一般是两节课一篇。但如果大部分学生赶不上进度,应该是可以调慢进度的。可现在很多学生已经提前学了,大部分人都赶得上进度,所以没有太多学校反映进度太快,也就没有调慢的打算。”一位小学语文教育资深名师透露。

  2

  幼儿园教学问题

  大班还在做游戏 没有“幼小衔接”

  “幼儿园大班如果还是以游戏为主,不培养孩子有意识地对自己‘准小学生’身份产生认同感,那到小学肯定会不适应的!”杜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幼儿园上大班,教学内容目前与中班差异不大,她非常着急,希望老师能改变一下教学内容,在学习习惯和知识的准备上让孩子提前进入“适应期”。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一些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环节其实在大班甚至从小班开始就已经渗透了。比方说,逐渐增加每节课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40分钟的课时。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梅花山庄幼儿园园长秦红告诉记者,小学每节课要40分钟;而小班时孩子们一节课才15分钟,中班就20~25分钟了,到大班下学期每节课就35分钟了——这样一来,小学40分钟的课时孩子们很快就能适应。到了大班,学校还会把孩子们带到附近的小学去,让他们提前熟悉未来的校园。“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会有个直观的认识。”秦红说,老师们甚至会带孩子们看看小学的厕所在哪里,因为幼儿园是每个班都有一个厕所,但小学却没有,孩子们还有机会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两节课,真正体验一下小学生的角色,等他们入学时,对小学就不会那么陌生了。

  可遗憾的是,在南京,更多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老师一般与幼儿园也难得沟通,双方没有办好交接。

  “幼儿园整天做游戏,也就是带孩子去参观了一回小学,这哪能叫幼小衔接?我们是迫不得已才花钱让孩子去校外补课的。”有家长发牢骚。记者调查发现,这位家长所言不虚。因为南京的幼儿园层次很多,主办机构复杂,并没有对幼小衔接在大班教学中的组织进行严格的规定。

  “我们发现,来自一些比较好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很好,上课时能坐得住。但也有些孩子,他们坐着坐着就盘起了腿,甚至在教室里乱走,不举手就插话。在这种情况下,既要规范纪律,又要学习知识,当然会不适应。”长江路小学一(5)班班主任李俊告诉记者。

  3

  小学“面试”问题

  新生入学搞面谈 可能看分数分班

  “我的心当时真是抖抖的,就担心孩子通不过面谈,不给交费的条子。”一位一年级家长回忆,女儿说的小学面谈的题目让她吃惊不小:“100的一半的一半是多少?18颗糖,每天吃3颗,几天吃完?”她的感觉是连除法都考到了。语言表达,逻辑概念、文体特长,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算下来要涉及的有一二十项。“还好孩子表现不错,不然像我们这样的择校生学校是可以不要的。”

  记者了解到,虽说有文件规定面谈不得与学生录取挂钩,也不能是变相考试,但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太好,择校生的家长还是很担心的。

  “训练自我介绍、准备看图说话,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还要分清左右上下……”一位妈妈说,现在小学面谈出的题目既涉及已经掌握的文化知识,也要看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我家女儿中班暑假就去上幼小衔接班了,以为‘起了个大早’,没想到这针对大班孩子开的班,中班的倒有一小半来上呢!”悦悦妈妈说,她还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让女儿多学多接触——为了让孩子能被名校老师相中,这些功课不得不做。悦悦妈妈告诉记者,她打听到虽然小学面谈不公布分数,但老师都会在孩子的表格上做特别的记号,给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可能还会作为分班的依据。在面谈现场,一些班主任也会到场,要是孩子被相中了,说不定能分个好班。“上学就是为了择名师,进好班。要是能达到这个目标,幼小衔接班多花些钱还是值得的!”

  主管部门

  幼小衔接班

  不能算违规

  对于“幼小衔接班”这种变相的“学前班”,教育主管部门又是何种态度?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如果“幼小衔接班”的办学资质没有问题,就不能算违规。但他也表示,“幼小衔接班”的办学质量难以监控,并不像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督机制当中,所以家长选择时应该慎重。当初,教育部门决定取消设在小学的学前班,初衷就是因为南京的幼儿教育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幼儿受教育的需要。而且,由小学教师来教本该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上学前班也是不太恰当的模式,所以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也非常明确,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该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而不是提前让幼儿“小学化”。

  快报记者 谢静娴 黄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