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秦淮公安分局民警陈鲁宁在苏丹任务区执勤14个月。昨天,这位曾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并被江苏省公安厅通报表扬的联合国维和警察,向记者讲述了在苏丹境内的难忘经历。
枪弹声里执勤巡逻
2008年7月,陈鲁宁身着维和警察制服,来到了完全陌生的苏丹境内。
去营房的路上,车子驶过一片挂有骷髅头的区域时,驾驶员告诉陈鲁宁,“这是雷区,这样的区域,这里到处都是!”
沿途偶尔能见到的草棚子中,有人扛着AK47晃来晃去,更有几次,陈鲁宁看到不少当地人还抱着火箭筒,盯着他们的车子看。
2009年2月24日,陈鲁宁和同事张根玺以及另外两名外国警察,前往马卡拉一所教会小学,给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途经机场附近时,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陈鲁宁指示队员立即停车。此时,不远处,两组人马正在交火,枪弹乱飞。陈鲁宁一边向战区指挥部汇报,一边按照要求,和同事迅速撤离。
今年4月,阿库博地区的两个部落因为争抢草地和水源,引发冲突,动用坦克、自行火炮等武器,激战数天。“为了协调双方的关系,督促其停战,我们被派往核心区域,协助做工作。”陈鲁宁说,每天都要面对持枪的部落族人,不仅要保护联合国的飞机安全起降,还要为当地居民发放物资,“最可怕的是,我们警察不允许带枪。”
任务区里最怕蚊子
枪林弹雨无法避免,但在陈鲁宁看来,最可怕的,竟然是当地的大蚊子。
每天早上,他们起床刷牙的时候,蚊子就会瞅准时机,浑身上下猛叮,到最后,警察都学会了浑身像筛豆子一样的新式刷牙方式,“刷一下,抖一下;再刷一下,再抖一下。然后,用手拍一下,再换手再拍一下!”陈鲁宁说。
因为蚊虫肆虐,他们执勤队伍中的一名外国警察,不幸患上了疟疾,不治身亡。
“刚去的时候,公安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顶蚊帐。当时没觉得有多大作用,到了那里才知道,这是最好的设备!”陈鲁宁说,在营区,中国警察的蚊帐做得最精美,也最结实,这让到了那里的警察连呼幸运。
最害怕的是孤独
“在苏丹一年多,最害怕的是孤独!”陈鲁宁说,特别是前半年里。那个时候,身边的人只有一个中国同事,我们“什么事都聊,聊到最后,两个大男人都聊晕了!”
而最让陈鲁宁不能接受的是,当今年9月28日回国后,他的女儿已从他离家时的10个多月长成了一个2岁多的小美女,“女儿不认识我,连喊爸爸都是在妈妈的‘强迫’下喊出来的。”
快报记者 田雪亭
通讯员 陆樱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