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封闭的权力让官员习惯自说自话
· 公民声音
· 愤而离席
的人大代表
· 我的故事是一曲捧腹笑着唱出的悲歌
· 博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博斗
  中学校长推荐制应加快推行

  裴钰http://blog.sina.com.cn/pyu2008

  大学自主招生是现在中国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大学自招竭力避免的是“一考定终身”,目的在于千方百计地选拔优质特长学生。由中学校长根据自己的长期观察和检验,向大学推荐特点突出的优秀学生,则是有力地配合大学在自主招生中能够准确地挑中优质学生,因此,校长推荐制是大学自招的配套制度,是全力推动高考改革的举措,在北大试点之后,应该在全国高校加快推行。

  校长推荐制本身的制度设计,已经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平和公正,第一,推荐人选公开公示,避免暗箱操作;第二,推荐参照都是“硬指标”,学习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等等,均为优质学生的特长专项,庸才极难鱼目混珠;第三,获得推荐的学生依然需要参加高考,高考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推荐生的最终录取。所以,校长推荐制并不是高考的捷径,而只是有利于大学更好地发现人才的一种手段而已。

  校长推荐制

  合理吗?

  北京大学日前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经北大审核通过的中学,可以有资质推荐学生进入面试,面试合格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三十分的政策。这一政策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又一探索,但公众也担心此举会引起更多的教育腐败。

  中学校长推荐制是难念的经

  王旭明http://blog.sina.com.cn/wangxumingblog

  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否能推广,又是否能够在推广中发展和完善,令人心忧。且不说我国地广人多,在东西部差异巨大、农村与城乡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西部孩子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往返艰难,就是面试这一关,恐怕也难和城里孩子相比。

  再说推荐学校和推荐校长的资质。目前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筛选恐怕就很难。同时,我国所谓的良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在这些所谓好的学校中普遍存在大班和大校现象。校长亲自上课并能如数家珍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十分稀少,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校长们无非是通过各种非直接手段去了解和推荐,怎么保证校长对推荐学生的公平公正?再说监督,虽然北大也强调了监督机制并有一些具体办法,但我看基本上还是靠检举揭发来保证,而不是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