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发现 张灵甫阵亡真相之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张灵甫死因 缘何扑朔迷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张灵甫死因 缘何扑朔迷离
  ■具有丰富指挥经验的张灵甫为何战死?

  ■电视剧《红日》中,张灵甫的死因符合史实吗?

  ■张灵甫死亡版本众多,哪个才可信?

  张灵甫死因

  缘何扑朔迷离

  今年2月,经典小说《红日》再上荧屏,剧中,由李幼斌扮演的国民党王牌悍将张灵甫之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张灵甫死亡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发现周刊》记者采访了数位孟良崮战役的研究者和相关当事人,查阅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发现关于张灵甫死亡的版本之多,超乎一般人阅读所及,各种说法不一,甚至互相矛盾,令张灵甫的死因更加扑朔迷离。

  这些书中都写到了张灵甫之死

  试图“中心开花”,一代将星陨落孟良崮

  张灵甫1925年入黄埔军校4期,参加过北伐、血拼过日本侵略者,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抗日战争结束后担任国民党74师师长。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全系美械装备,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被称为蒋介石第一王牌悍将。这样一位悍将为何会身亡孟良崮?

  据《陈毅军事文选》记载,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气势汹汹地扑向山东根据地,欲全歼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陈、粟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国民党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于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83师,进军沂水“跟踪进剿”。孟良崮战役拉开帷幕。

  当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十多万兵力对74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83师、25师的相接,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此时张灵甫凭其74师32000人的兵力及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相距10多公里的国军83师或25师靠近会合,危机自会解除。

  然而,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反而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己。他把自己变作了一只“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10来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74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大捷奇迹。  

  然而,张灵甫错估了他的“战友”。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谁也不想在孟良崮过多地损失自己的兵力。张灵甫苦撑三天,也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援。74师在这场战役中全军覆没。而张灵甫,在5月16日下午三时,出现在华东野战军战士面前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尸体——他死了。

  张灵甫究竟是怎么死的?60多年来,竟然演绎出若干个互相矛盾的版本。

  版本一:张灵甫投降时被我军一名干部当场击毙

  记者在1947年5月25日的《华商报》上,看到了新华社华东前线23日的电文:“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个美械师74师师长张灵甫,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这段电文,明示了张灵甫是被人民解放军击毙的。张灵甫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击毙的,子弹是从谁的枪中射出的?电文没有涉及。

  孟良崮战役40多年后,1987年8月25日,当年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任参谋的金子谷,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记孟良崮战役》一文中,则说:“战役接近尾声时,我6纵穿插部队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排长恨敌心切,端起冲锋枪将他击毙。”这一隐情公开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96年,在孟良崮战役中担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政委的江渭清,其回忆录《七十年征程》一书出版,也公开了这样一个说法:“特务团一营三连在指导员邵至汉率领下,首先冲到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前,他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不幸被从洞中冲出的亡命之徒击中,英勇牺牲。三连指战员怒不可遏,用抵近射击和白刃战消灭了占据洞穴和石岩的残敌,击毙敌卫队长,活捉了张灵甫。”

  书中还说:“在孟良崮战役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我6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否则,我们一定要同他叙叙涟水的那段往事了。”

  作为参加过那场战役的金子谷和江渭清,他们的回忆应该是可靠的。然而,记者却在《华东解放战争纪实》这本书中发现张灵甫之死的另一个版本。

  版本二: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在押解途中击毙了张灵甫

  关于张灵甫之死,《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是这样记载的:

  “5月16日18时30分,四纵曾向野战军指挥部报告,张灵甫为30团所俘,后又失踪,正在清查中。第二天,得知张灵甫的尸体被抬下山来。有的说自杀,有的说在战斗中被击毙。陈毅进行多方调查,才知道战斗结束前,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魏振钺等给蒋介石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将团以上军官姓名报告蒋介石,表示要‘集体自杀,以报校长培育之恩。’实际上他们都不想死,正犹豫间,4纵战士冲进74师师部所在山洞,张灵甫等均被生俘。在押解途中,6纵特务团的干部见到张灵甫,旧恨新仇涌上心头,头脑一热,开枪击毙张灵甫。”

  这个“6纵特务团的干部”,很多人都认为是指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据说他在押解张灵甫走出洞口后,想到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上前用枪顶住张的头说:“张瘸子,你没想到吧,自己竟然会是这样的下场!”谁料,张灵甫怒目叫道:“要杀就杀,少废话。”何凤山一气之下,对准张的头部连开两枪,张当场死亡。

  南京军区《陈毅传》编写组成员、曾参与《陈毅军事文选》编辑出版工作的罗英才也赞同“张灵甫为何凤山击毙”一说,但具体的击毙过程他无法确定。

  就在记者认为这个版本比较笃定时,却在《中国国防报》上看到了题为《孟良崮战役:老英模揭开击毙张灵甫之谜》的文章。这位名叫葛兆田的老英模遂成为公开承认亲手击毙张灵甫的第一人。

  版本三:老英模公开承认亲手击毙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中,葛兆田担任华东野战军23师69团1营2连班长。文中说,1947年5月16日,葛兆田入选了突击小组,并担任主攻,与战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等葛兆田他们冲到74师指挥部所在的洞前,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葛兆田持枪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这时听见敌军指挥部里有人喊:“别开枪,我们投降!”一群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一个军官见只有3名解放军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扫。这时副连长受了重伤,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冲锋枪“嘟嘟嘟”一梭子。这名军官和一串敌军士兵应声倒地,余下的敌人赶紧高喊:“别打别打,我们真投降!”

  待敌人全部走出后,葛兆田数了数,一共83人。葛兆田走过去看那个被打死的军官,他身材高大,肩上有两颗将星,胸前还缀满了勋章。当山风掀起他的裤管时,葛兆田发现他的一条腿是橡皮假腿。

  战后,葛兆田听说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没有被活捉,而且他还知道了张灵甫有一条腿是橡皮假腿,是在江西高安战役中被炸断的。葛兆田这时猛然想起,他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敌军官可能就是张灵甫?但他怕受处分,再加上战事紧张,顾不及多想,所以就把这个疑团藏在了心底。

  就在记者试图为葛兆田枪杀张灵甫一事寻找旁证时,原《陈毅》传记组副组长吴克斌却告诉记者,他曾经与何凤山见面并聊起张灵甫之死。让人吃惊的是,何凤山却认为张灵甫是死于乱枪之下的。

  版本四:验尸证明张灵甫确死于乱枪之下

  何凤山是这样向吴克斌解释张灵甫死亡真相的:1947年5月16日下午2时,部队再次对敌74师发起总攻击。何率领特务团一营参加了总攻孟良崮的围歼战斗。乘胜向孟良崮崮顶北侧山洞74师指挥所前进,战士们越战越勇,很快就攻到了洞口。

  当时,何凤山曾追问被战士们击伤的敌卫士队长。他说:“张师长在洞内。”何遂叫部队喊话,命令敌人投降。后见洞内无动静,即命令部队用轻机关枪、汤姆冲锋枪及手榴弹,向洞内攻击。过了一会儿,听到洞内有人喊叫:“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已经被你们打死了。”何凤山立即率人冲进洞内搜索,只见洞内敌人尸体横七竖八,血污满地。

  何问被俘的敌报话机台长:“哪个是张灵甫?”报话机台长战战兢兢地指认了被击毙的张灵甫。

  认为张灵甫死于解放军乱枪之下的,还有一位名叫盛政权的老人。62年前,盛政权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陶勇的保健医生,并随军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日前,记者联系上了居住在江苏如皋市、83岁高龄的盛政权的家人,却被告知,盛老因一次意外中风而丧失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但盛老的夫人何云女士告诉记者,关于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死因一事,盛老曾和她交流过,而《战将陶勇》一书中对此也有涉及。

  张灵甫死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部。当天夜晚,陶勇司令员带上警卫员和盛政权,在当地一个向导的带领下,前往孟良崮74师指挥所寻找张灵甫的尸体。夜色中,他们赶到了目的地,在一只被毁的发报机旁发现了一具身穿将官制服且面部朝上的尸体,并且从他的身上搜到了一个写着“中将张灵甫”的胸章。

  在4名警卫员的协助下,盛政权就着4把手电筒的光亮开始验尸。盛政权发现,张灵甫身上有多处枪伤,其致命伤应是前胸的两个枪眼,子弹是直穿心脏从后背飞出的。他判断,两枪眼均是200米以外远距离射击的致命枪伤。枪眼口较小,符合我军战士使用的美制“加拿大”冲锋枪口径。由此可以判断,张灵甫死于解放军乱枪之下。

  版本五:张灵甫是自杀未遂后被击毙的

  以上几个版本,都是亲历过孟良崮战役的解放军指战员的口述。作为知情人,他们的回忆是有分量的。不过,他们的回忆,和著名作家吴强的小说《红日》中描写的,又不完全一样。

  孟良崮战役中,吴强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宣教部部长。战役结束后,吴强以此次战役为背景,着手小说《红日》的创作。1957年《红日》公开出版。小说中写道:我军一支小分队出奇制胜地接近了张灵甫所在的洞穴,与洞外及洞里的敌人展开了血肉的拼杀,而张灵甫仍在负隅顽抗;战士们向洞中射出一排排愤怒的子弹。后来,当战士们冲进山洞时,发现狂妄骄横、不可一世的张灵甫亦已毙命。

  上世纪60年代,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吴强原著改编拍摄了黑白电影《红日》。电影中,张灵甫在解放军战士冲进洞中时,还手持武器躲在暗处还击,被战士用手榴弹炸死。

  如今,在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红日》中,观众们看到了张灵甫之死的另一个版本:眼见大势已去,张灵甫训斥了不肯自杀的师部副参谋长李运良之后,右手握枪缓缓地指向自己的脑袋。就在此刻,几个解放军冲进山洞。一阵激烈的枪声后,镜头切换,飞快闪过张灵甫左胸的两个弹洞,他的人随即倒在了地上。至于,到底是哪一颗子弹给了他致命一击,并没有做出交代。

  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很显然,小说、电视和电影中的张灵甫之死是无法被作为事实来看待的。不过,在电视剧红日播出后,很多人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印象——张灵甫也有可能是自杀的。

  版本六:张灵甫是自杀身亡

  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葛洪国主任认为,“张灵甫自杀说”的最大证据可能来自于他的两封遗书。据说,当时张灵甫见突围无望,便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蒋介石,告知欲“自杀成仁”的决心,另一封给妻子王玉龄,嘱其抚养幼子。并安排随从参谋逃出送信。不过,据现在出现的最新观点又认为,张灵甫两封遗书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由萧乾主编的《新编文史笔记丛书·三秦轶事》一书中,收入了曾在国民党74军军部任职的吴鸢的《张灵甫遗书之谜》一文,其中记述,张灵甫的遗书是张的老上司、原74军军长王耀武精心编造的。

  吴鸢说,孟良崮战斗刚一结束,蒋介石电询王耀武有无张灵甫等人详情,该师有人到济南否。这时该师恰有少数人逃到济南,内有师部副官赵某。王耀武面询作战经过后,召集副参谋长罗幸理、第一处处长吴鸢、第四兵站副总监郑雍若、秘书主任钟晓林等商议,决定为张灵甫写两封遗书,一致蒋介石,一致其妻。张灵甫长于书法,笔力遒劲,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同年,平日喜模仿张字,当即由李书写。经过再三推敲,认为没有破绽,才派人送到南京转呈。而王耀武编造这两封遗书的目的,则是为自己和张灵甫脸上贴金,捞取政治资本。

  就在记者对张灵甫扑朔迷离的死因迷惑不解时,却又在1947年8月由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编印的《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除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自杀及战斗中击毙七千余名外,其余官兵五千人悉数被俘。”

  那么,张灵甫的死亡真相究竟如何?《发现周刊》的记者对此作了进一步深入调查。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张荣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施向辉

  电视剧《红日》海报

  1947年5月25日,《华商报》刊登新华社华东前线23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