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减排方案“听审”
如达不成一致
赴欧将多掏一两百元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行业,民航业正在听候哥本哈根大会的“审判”,如果此次大会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排放只占全球2%的航空业将为其它行业作出“表率”,至少会被课以24亿欧元的“碳费”!
根据国际航协的测算,单单上海往返欧洲的一个B777航班就要支付4884欧元的碳费,飞机坐满乘客的前提下,平均到每个人要为此支付163元。这意味着,能否达成航空业一致的减排方案,将关乎将来每个乘坐飞机的乘客的“荷包”。
全球航空业
听候哥本哈根“审判”
两份提案已经摆在了哥本哈根大会各国的桌面上。一份是国际航协的提案,国际航协设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航空业每年的燃效提高1.5%;二是从2020年起,通过碳中和增长,稳定碳排放量;三是在2050年,碳的净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
另外一份被航空业称之为“魔鬼提案”,是由欧盟各国环境部长签署的航空业减排议案。该提案设置了两个时间表,一是在未来10年内,航空业要实现减排20%;而到2050年,要实现减排80%-95%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欧盟计划将航空业纳入区域性欧洲排放交易制度。
国际航协测算,欧盟的提案意味着全球航空业从2012年将开始为碳排放埋单,首年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将掏出24亿欧元的碳费,以后逐年还会递增。
如达不成一致
欧盟将实施“魔鬼”提案
如果全球各国不接受国际航协的提案或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欧盟将单边实施这项“魔鬼”提案。专家测算,早期每位乘客的碳排放费只有一两百元,但随着“碳价”的上涨,2020年起每位进出欧盟的乘客将掏约合1000元人民币的“碳费”。
记者近日从民航局证实,目前我国共有执飞欧洲的11家航空公司被纳入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范围。对于不按要求交付碳费的航空公司,欧盟将采取罚款、扣留或拍卖航空器甚至航线禁运等措施给予处罚。
据了解,国内航空公司在中欧航线上一直惨淡经营,就连国际航线网络相当完备的中国国航,一直到2007年才宣布实现盈利。而按照欧盟的计算法则,经营中欧航线的一家国内航空公司掏出的碳费就将高达500万欧元。
这对国内航空公司而言,显然是不可承受的。“如果成本实在太高,大不了就不飞了,”一航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人座就只能停飞。”
民航局强烈抗议
不愿掏“买路钱”
针对欧盟将国际航空纳入排放交易体系法案,中国民航局此前曾两次致信欧委会,表明中方立场和严重关切。“欧盟的计划忽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欧盟等发达国家理应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高人均排放的现实,率先大幅度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而不应以保护气候之名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航空业发展之实。”
不少航空公司建议,如果欧盟针对中国航空公司强推该项政策,中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政策,向欧盟的航空公司课以重税。民航局也明确表示,“保留进一步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的权利。” 《广州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