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企业职工在街上“晒”厂里各种昂贵的接待品。他们说,这些物品原来存放在厂领导办公室隔壁储藏间,现在搬出来是打算让大家见识工厂的公款吃喝。(1月20日《重庆晚报》)
接待品被“晒”,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感慨。这场意外的戏,一方面暴露了该企业领导在公款吃喝上的挥霍无度、肆无忌惮,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领导和工人之间的隔阂已经有多深。难得这些工人团结一致,完成了反公款吃喝的一次壮举。不过,说白了,这一壮举,也不过是一次大胆的举报而已。举报,还是期待着上面予以解决。我天真地想,如果每个单位的员工都能像该企业员工那样,对公款吃喝零容忍,都能够不畏强权,拍案而起,那么,制止“三公消费”,也许会大有起色。
当然,不是所有公款吃喝的单位都像遵义那家企业那样嚣张,直接把所谓的“接待品”堆放在一个显而易见的仓库里。他们也许会做得十分隐秘,不留痕迹。遵义这家企业,只是把“喝什么”的问题暴露出来了,他们吃什么,玩什么,你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对那些不易觉察的“三公消费”,大家该如何起来抵制,怎样有所作为?
我深深知道,对于遏制公款消费而言,仅有民众偶尔的一次行动,是很难有什么大作用的。如果不能从根子上搞清公款消费与腐败之间的界限,如果不能通过制度保证公务开支完全透明,那么,公款吃喝之分就不会有根本遏制的一天。据说,“晒”接待品已引得遵义市政府有关领导赶往调查,但能查出个什么结果呢?老实说,我还真不抱什么希望。(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