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农村办喜事的越来越多,在眉县、扶风一带,都习惯待客时吃“涎(当地人读han,口水的意思)水面”。但是,这种流传已久的饮食习惯,与现代文明卫生格格不入。陕西眉县常兴镇政府正努力计划改革这一饮食习惯。
“涎水面”又叫和气饭,主要流行于眉县渭河以北农村和岐山、扶风以及武功、乾县等地。相传周文王曾被囚于此,获释后,乡亲们拿肉菜等物来看他,文王将所有的肉菜做成一锅臊子汤浇在面上,请大家共同使用,取和气团结之意。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文王射死一条蛟龙(蟒),做成一锅调面的臊子汤,为了使数万部族都能尝到肉汤,规定只吃面,不喝汤,将汤倒回锅中。因连续使用,汤中带有每人的涎水,故称涎水面。
在眉县、扶风当地农村,若有村民家过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给老人祝寿等一些盛大待客场合,都要吃涎水面。
为了改变这一饮食习惯,眉县常兴镇政府安排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做群众说服动员工作,并规定:只要从2010年元月起,凡村民家庭办事待客不吃“涎水面”,排在前六位的都可以得到镇政府500元的现金奖励,没想到至今没有奖励出去一个500元。据《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