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正在淮海路路口指挥交通
廖超工作6年,有5年没有回家过春节。
廖超是南京市交警二大队女子中队的副队长,这个有着3岁儿子的母亲,从大年初一一直值班到大年初四,每天值班12个小时。下雨、下雪、刮风……别人带着家人逛街,她却站在尚未融化的雪里,指挥交通,服务市民。
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香港城路口,与廖超一起值勤近两个小时,感受交警的辛苦。
冷:脚下就是正在融化的雪
下午3点,阳光终于越过国美的大楼,照到了淮海路南侧的路面上,大堆的雪正在融化,雪水开始向人行道上蔓延。
“整个上午,这里没有一点太阳。”廖超早晨6点就起床了,因为7:15是她们上岗的时间。两个人一个路口,轮流值勤到晚上7:30。廖超说,寒风一吹来,就感觉掉进了冰窖子,全身冰凉。每次回去,都要用开水泡一下脚;而当袜子一脱下来的时候,十个脚趾都是红红的。知道天气冷,记者在体验之前也做好了准备,穿上了羽绒服,围上了围巾,在出发之前,还喝了一大杯热水。但一到淮海路路口,寒冷的风就直往脸上打。用温度计测了一下,国美门口的温度是-1℃。
20分钟之后,记者的身体开始发抖,四面透风的路口,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30分钟之后,记者拿笔的手开始僵硬,写字已经不流畅,“真后悔没有戴副手套。”而廖超已经在这个路口与同事站了整整8个多小时,鼻尖红通通的。40分钟之后,记者的手已经没有知觉了,字根本无法写下来,两只手苍白如纸,毫无血色。
污染:这个路口好呛人
冷还在其次,根据环保部门每天的监测,新街口地区是南京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
记者在路口待得时间久了,一股浓烈的烟味会扑鼻而来,鼻子里会觉得痒痒的,喉咙也止不住要咳嗽。
但对于廖超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却要从早晨的7:15一直执勤到晚上的7:30,12个小时多一点。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休息一下之外,都得在路口执勤。
“我们值勤的时候可不能戴口罩。”廖超说,她的许多同事都有鼻炎,这是交警的职业病,都是脏空气惹的祸。
指路:每隔一分钟就有人问路
在许多市民的眼里,交警的本职工作就是指挥交通。但昨天记者却发现,交警所干的其实非常杂。
“请问新街口附近的家乐福超市在哪里?”
“丰富路是往哪里走的啊?”
“我要去中央门汽车站,该到哪里坐车,坐几路车?”
……
几乎每隔一分钟,就有市民上来问路,廖超非常有耐心,对每一个问路的人都报以微笑,详细告诉他们走的路径,有时候甚至要告诉他们两种走法,让他们自己衡量选择。
记者在值勤的时候,便代替了廖超指路的“功能”。但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记者开始口干舌燥,连喉咙都哑了,看见有人上来问路,头都疼了,但牢记廖超的指点,还需“微笑服务”。
昨天,国美门口的那一堆积雪很让行人受罪。廖超于是打电话给有关部门,让他们来把积雪清扫,以方便路人。
记者手记
别人休假的时候
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妈妈,今天你能不能不要上班,陪我去玩?”当廖超说起自己3岁的儿子,总是心存愧疚。
“我已经习惯了,警察这个职业,就需要我们去这样做。”廖超是重庆人,从警6年,只有1年是春节期间回去的。
廖超只是江苏所有交警中的一个缩影。别人休假的时候,他们最忙。大年三十的晚上,记者打电话给几个交警朋友拜年,却发现许多人还在岗位上。特别是交警九大队副大队长骆涛,当记者打给他的时候,他正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值勤。
当我们驾车驶过,看见交警的时候,请摇下窗,向他们致敬!
快报记者 朱俊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