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谈八卦。稗官野史,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一书及其在美国市场上引起的反响,告诉我们,这种习惯是不分国界的。美国政界福尔摩斯式作家罗纳德·科斯勒采访了100多名在职和退休的总统保镖,推出了大尺度爆料历任总统秘闻,首次为世人还原一座活色生香的秘密白宫。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已于近日上市。
小布什没架子
希拉里易怒刻薄
这本书的作者罗纳德·科斯勒曾出版过多部以FBI、CIA、白宫、美国总统等为主角的政治秘闻著作(均成为畅销书),这有赖于他常年充当美国多家全国性大报调查记者的经历,以及人脉积累,还原了美国政治生活中“人”的元素。包括眼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本《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就生动地刻画了林肯之后多任美国总统及其家人、幕僚的秘闻逸事,解构了许多政治人物光鲜的公众形象。
小布什被世界媒体公认为粗鲁的当代牛仔,但在与普通特工等相处时,没有架子,和善幽默;反过来,曾在《亲历历史》中表达对白宫工作人员感谢之情的希拉里,却一致被离任特工们视为“悍妇”——“出现在镜头前时,她举止得体,光芒四射;但是当她离开了聚光灯,她就像换了一个人……易怒又爱挖苦人,对员工十分严厉。她经常对他们(工作人员)大喊大叫而且常常抱怨。”
与希拉里类似,得到公众好评却有着低劣的私下印象的前总统典型,还包括吉米·卡特。这位以软弱而著称、离任后积极参加国际和平事业的美国老头,善于作秀,包括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自己拎着一个空箱子(以示亲民)去机场,但在没有记者镜头的场合里,总是做出一副倨傲的样子,丝毫不搭理普通工作人员,甚至“诬陷”特工偷吃他的食物,离任时还将白宫的家具都推翻在地上……
书中还介绍了肯尼迪、约翰逊等美国前任政要是如何利用特勤局特工的贴身保护,肆意寻欢作乐等八卦故事。可能会有人问,政治人物的私事、细节、真实人品真的那么重要吗?值得老百姓去瞩目吗?
罗纳德·科斯勒也在这本书中,列出了与肯尼迪、约翰逊、希拉里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道德君子”——贴身保护总统的特工们说出了他们欣赏的政治领袖:平易近人的里根、老布什、奥巴马(及其副职拜登)等。后者们似乎更清楚四年制总统的含义,能区分个人、职位、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聚光灯之外仍然秉持一贯的行事作风。看到这里,你不能不佩服罗纳德·科斯勒,稗官野史也可以用来传递价值观,而非我们这边更常见的,仅仅在于炫耀权势、财富和声色犬马。
被削减的保镖经费
好了,接下来来看“刺杀”及如何预防这个话题。前边已经提到,美国总统的权势似乎无边,但却不能调配、部署专司政要(主要是总统及其家属)保护的特勤局。
无论谁是美国总统,如果要调集更多人手,增加拨款给特勤局,继而实现严密保护,要经过繁冗的国会程序,况且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还未必配合——书中提到,9·11之后,特勤局拨款一度增加,但随后却因为被调换了主管部门,事实上被削弱了资金和人力投入,不得不靠鼓励特工加班来维持覆盖面越来越大的对象保护。并且,美国总统是没有权力去干预特勤局的具体工作,选拔喜欢的特工为自己服务,或者让关系户进入特勤序列。这也就是说,在一个民主的国度和社会,政治领袖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完全实现君王权力,即便这个国度曾经遭遇过多起“成功的”暗杀。
我们之前看到的一些特种部队或特型保镖故事,总是千方百计地营造和渲染“大内高手”的形象。但通过《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一书,却不难发现,保护美国政要的特勤局,不仅装备落伍,而且训练也很一般,还常常不得不因为政要出席场所的特殊性(如群众集会,人数庞大)而放松、放弃安全检查。
罗纳德·科斯勒在这本书的末尾抱怨,美国特勤局每年经费不足、装备落后,得不到军方和国会的鼎力支持,只好延续大批量的超时加班来维持,况且特勤局的离职员工除了到私营安保企业工作外也得不到更好的出路。这番抱怨让我等中国读者听上去,有点怪怪的,很出乎我们的生活常识,似乎矫情,而又感慨。快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