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不是商会老大,不能只为老板服务
· 别让“香艳” 掩盖了腐败
· 提案“跟风”高房价事出有因
· 围观乞丐犀利哥是在消解麻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围观乞丐犀利哥是在消解麻木
  围观乞丐犀利哥是在消费良知 新京报 3月4日 作者 陈方

  不少网友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及媒体放“犀利哥”一马,让他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少人认为“犀利哥”正在沦为部分“伪爱心人士”做秀的噱头,网友“slender_524”的疑惑代表着大部分人的态度,“就让他一个人这样安安静静地生活吧……”

  (潇湘晨报 3月4日)

  新京报一评

  “犀利哥”的走红终于让很多人的内心开始变得不安且内疚起来。新闻后续的报道里依稀透露,“犀利哥”很可能是1998年的抗洪老兵,也可能是被家庭遗弃的精神病人,他的发型,他的衣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围观者所谓的赞誉、追捧,与他原本卑微的人生而言,并不能算是“美丽的误读”,而是一种蓄意的消遣。在众人的消遣中,一个在楼宇森林和钢铁洪流中无声无息流浪的弱者被塑造成了“网络红人”,弱者没有被同情,反而被消费,无论如何,这都是这个时代的病灶之一。在消遣“犀利哥”获得某种快感的同时,不知道是否有人想到他也是公民,也有尊严?

  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品”。远的比如杨丽娟,在追星的途中被大众媒体和公众趣味所主导,大众和媒体在观望杨丽娟的过程里获取快感,而作为弱者的杨丽娟却丝毫没有认知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近的比如罗玉凤,大众媒体带领公众消费着罗玉凤的征婚故事,罗的人生缺陷一次次地被公众作为调味生活的作料。

  值得警惕的是,在消费弱者之前,无论是大众媒体或者是普通围观者都善于举起行善的标杆,有了行善的名号,所有的关注似乎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殊不知,忠实记录是一回事,参与干预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哪怕有着行善的动机,我们也应当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具体在“犀利哥”身上,六七年来,“犀利哥”虽然生活在宁波最繁华的街头,但却像个隐形人一直游离在世界之外,突然有一天,世人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这到底是惊喜还是惊扰?作为想帮助“犀利哥”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问一下是否能为他做得更好?只要他是社会生态能容纳的,保护和尊重“犀利哥”的选择,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界限。

  现代快报再评

  我不同意说“围观乞丐犀利哥是在消费良知”,而认为这种“围观”是在消解麻木。据“新闻后续的报道里依稀透露,‘犀利哥’很可能是1998年的抗洪老兵,也可能是被家庭遗弃的精神病人,他的发型,他的衣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请问:这样的落魄者或被遗弃的精神病人,在我们的身边稀少吗?

  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的冷热生死?不关注时就有良知吗?有了关注,有了网友的“围观”,当事人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这是网络时代带给弱者的一线生机。

  不错,如果严肃些、庄重些,最好是有穿制服的人去关爱照顾他们,那就更人道更显社会良知。既然没有,这种娱乐式的围观,聊胜于无,可算是含泪的笑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