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0个大中城市去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这个统计数字,因与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引起强烈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数字迷局”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房价上涨1.5%”为何“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
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称“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有人调侃地问:“是不是点错小数点了?”查阅往年统计公报可见,“1.5%”创造了近5年来房价涨幅的最低纪录。但在人们直观感受中,去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房价节节攀升,有些城市房价甚至翻了一番,与统计数字形成天壤之别。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高呼:“绝不可能,这个数据太不负责任,全世界人民都不会相信。”
在全国两会上,“房价上涨1.5%”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几次被媒体围堵追问,坦言现行房价统计存在缺陷,再次表示要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提高房地产价格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统计数字遭遇信任危机不是第一次发生。比如,我国省级GDP总和超过全国的现象由来已久。来自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川平说,有些官方统计数字让人不敢相信,市场机构的数字往往又不权威,虚虚实实的统计数字真让人无所适从。
统计数字为何频频“失真”?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为何常常与人们的切身感受不符?王川平委员认为,原因之一是统计制度和方法过时,二是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
“一些统计方法是几十年前制定的,现在还在套用,怎么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隆鑫集团董事长涂建华说,以“被增长”现象为例,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没有把私营企业纳入,而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但数量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60%以上。
对于房价统计问题,马建堂表示,现行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和方法确实有缺陷:一是基础数据来源基本靠房地产企业填报,而企业统计人员经常变动;二是对因房屋种类、地区、地段、楼层、朝向、时点等因素而差异较大的样本进行综合平均统计,过度消除了价格变化。
针对地区GDP总和超过全国的现象,发改委有关报告认为其原因有:我国实行GDP分级独立核算制度,容易导致地区与全国数据产生误差;对跨地区生产经营的企业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等。发改委坦言,GDP被广泛用于政绩考核,少数地方政府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许多指标如GDP、就业率等难免有虚报之嫌。有的地方不顾实际,对GDP等指标层层加码,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数据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
“在网络和通讯发达的时代,官方统计数字都被放在公众视野下反复审视,如果与公众感觉相差很远,将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程慧芳说。发展改革委的有关报告表示,为改善统计数据质量,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报告认为,实行分级核算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地区GDP总和与国家数据不衔接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尽快从分级核算过渡到统一核算。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建议,要严格依法统计,加大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类造假行为进行严惩;二是积极推进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尽快采用国际通行的“下算一级”核算办法对GDP数据进行统计,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新华社
相关
现行CPI指标体系
五大缺陷
今年两会,致公党中央提交的大会发言直指现行CPI指标体系存在五大缺陷。
缺陷之一:样本陈旧,现在还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居民首次购房和改善性住房完全从市场购买获得,但在现行CPI统计中根本得不到体现。
缺陷之二:居住类消费占比权重过低。在现行指标体系中,居住类消费占比约为13%,而2006年美国的占比为42.1%。原因就是我们几乎把与住房有关的所有消费都计算进去了,唯独没有计算作为消费品的住房的价格。
缺陷之三:食品类在指标中占比过高,到2009年仍然占比达32.8%。
缺陷之四:指标体系缺乏公开化、透明化机制。
缺陷之五:指标体系缺乏定期调整机制。一个指标体系定下来竟然可以沿用17年,而17年间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增长十几倍了。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