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两位富豪进前三
· 探秘碧水源:技术领先有名无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5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探秘碧水源:技术领先有名无实
  海淀区西北四环交会处,一栋九层高的枣红色办公楼,大厅里空空荡荡,大门和屋顶上挂着“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的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识,如果不走到二楼,没人知道这里就是刚刚登上创业板并一度顶着“两市第一高价股”光环的碧水源办公区。

  碧水源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4月21日上市首日,碧水源荣登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以4月26日创下的175.58元最高价计算,碧水源市值一度达到258亿元。与其他污水处理上市公司相比,碧水源也贵得离谱。创业环保去年净利润是碧水源的2.24倍,而当天收盘市值还不到碧水源的一半。

  2007年前碧水源还只是家默默无名的企业,全部员工仅90余人。连公司董秘何愿平也表示,“公司在2007年之前名不见经传,2007年底才被来调研的管委会领导发现,称公司为山窝窝里的金凤凰。”

  这只“金凤凰”受到投资者热捧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公司自称是污水行业膜生物反应器(MBR)开发与应用的龙头。公司在招股书里表示,目前已在国际公认的MBR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全面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并声称目前MBR技术全世界仅三家,碧水源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通过对多位业内人士采访了解到,碧水源早年并不从事膜生产,所有膜产品全部从国外买进。最近几年,公司表示掌握了膜生产技术,可以自行生产膜。然而公司生产的膜只能部分自给,目前自给率仅30%,大部分仍靠从国外买进。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以国内膜生产技术为准排行,号称全世界MBR技术第三的碧水源也很难上榜。记者就国内哪些企业膜生产技术较好采访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时,他认为,包括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平板膜等在内,做得较好的是杭州水处理中心、北方膜工业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江苏蓝天沛尔、上海斯纳普、海南立昇等,而没有提到碧水源。

  然而一个令不少污水企业惊羡的事实是,从2005~2007年,我国日处理量5000吨以上大中型MBR项目的市场份额被碧水源占据60%。在北京市场,碧水源更是处于垄断地位。或许这不是因为技术的差别,而是政府关系的差别。碧水源几名高管都是官场出身,其中四位高管均有国家科委的任职经历。据《投资者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