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级市场大幅调整也冲击着一级市场发行,截至5月5日,沪深两市共出现39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预案“破发”。而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向增发事项,相关投行不得不为这些拟定向增发公司重新调整增发价格。
39家上市公司“未发先破”
2009年11月份以来,A股市场出现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从去年11月的最高点3361点跌至5月5日收盘时的2857点,下调幅度高达15%。市场的下调冲击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进程,一些公司按此前市场行情确定的定向增发价格面临挑战。
据Wind统计,自2009年11月4日至2010年5月4日6个月期间,沪深两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定向增发预告,合计拟再融资总规模为1238.14亿元。在这些拟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中,原定最低发行价高于5月5日相关公司股票收盘价的增发预案有39例。最低发行价与5月5日收盘价价差幅度平均为13.46%。价格相差幅度在10%以上的预案有23例。其中,价差幅度最大的是万通地产,该公司公布的最低增发价为10.52元,但5月5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才6元,两者相差幅度高达42.97%。
从这些“未发先破”的拟增发公司所处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遭遇显然最惨:39家公司中地产公司占到了14家。这与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密切相关。
重新定价忙坏投行
“未发先破”在打乱拟增发公司募资计划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行的工作量。为了定向增发能顺利进行,价格的调整就势在必行。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重新调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重新确定合理的增发价格外,新的定向增发方案还必须重新提交给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在都获得通过后,再向证监会报备,相当于把原来做过的工作流程重新再走一遍。“重新走一遍还不是主要问题,最要紧的是必须在6个月内全部完成。”该投行人士说。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从预案发布到最终实施,前后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必须重新申报。具体时间分配为:董事会发布增发预案后,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增发预案,在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后方可上报证监会,获得证监会批准后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定向增发,而所有过程必须在半年内完成。
而对于去年已经获得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的上报待审增发项目,再进行重新定价的时间的确很紧张。据《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