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开发商成本清单有助还原真相
· 飙车案“替身门”如何才能安然关闭
· 每个部门都应“认领”房地产税费
· “停职”本是个“非法”的行政处分
· 给小商小贩留碗“粥”喝吧
· 官方回应“替身说”太过粗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停职”本是个“非法”的行政处分
  ■热点纵论

  陕西横山县一批煤矿已经被省政府明令要求关闭却仍然非法开采。横山县部分干部还在这些煤矿中参股经营。事情遭曝光后,横山县建设局副局长等7人被停职。然而参股300万的矿管办副主任张秉团被停职后,却依然正常上班。他的解释是,“被停职,但没有被开除公职,停职不停工嘛。”

  (7月27日《广州日报》)

  我们不时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官员因为种种原因被“停职”的消息,可我寻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愣是没找到“停职”的字眼。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六条白纸黑字说得很清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既然行政处分种类中并没有“停职”这项条款,那么,它到底算是哪门子处分?

  在一种习惯性的认识中,我们都把“停职”当作一种处分,可从严肃的法律出发,它又实在称不上一种处分。如果我的理解并没有错,那么,我们只能把“停职”当成一种“处分潜规则”。这种所谓的“处分”游离于法律之外,依赖惯性和集体无意识自成一格,更多时候它提供一种“处分”的表象,却匮乏“处分”的实质。

  丧失法律内涵的“停职”处分,显得非常奇怪。它似乎可以任人拿捏,停职可以不停工,停职也可以复职,停职更可以留薪,如此说来,你可以说“停职”是暂避风头,是“带薪休假”,是韬光养晦,但就是不能说是“处分”。事实上,“停职”只是不法官员规避责任、钻法律空子的产物——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掩人耳目、平息民怨,也可以向监察部门或上级政府交代。

  这是一场众目睽睽之下的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不法官员们精心营造了一个“处分”的幻影。欺罔视听太久,以至于他们不仅欺人,而且开始自欺,从潜意识里相信“停职”就是一项处分。

  地方政府亦然,它们根本没有动力去纠偏,因为这个“处分”形同一把保护伞,施惠于它们中的很多人。“停职”本是个“非法”的行政处分。而我们就要像那个《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一样,大声对那些“停职不停工”的官员们说,你真的什么都没有穿。

  (张若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